因为各种原因加了一个人的微信,为了更好地了解对方,便去对方的朋友圈看看,可是经常遇见的极端情况是“对方只展示近三天的朋友圈”或者对方朋友圈空空如也,另一个极端是朋友圈各种转发链接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只言片语。这样的情况,你一定遇见过,或者你就是其中之一。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上述的极端情况,于想要了解你的人而言,是少了一个了解的重要渠道;于自身而言,是少了一个个人品牌塑造的绝佳机会。很少人会完全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你希望在别人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是可以通过好好发朋友圈来助力的。你为什么不好好发朋友圈呢?——因为你还没有掌握发圈的技巧!
发圈是有技巧的!
首先,先设立自己的目标人设。我希望别人心中我什么样?这点要放在最前面考虑清楚来。比如你希望通过朋友圈,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有内在的人,那你起码要每周读一本书吧,而且还要巧妙地让朋友圈的人知道;比如你希望让领导、同事看到一个敬业、肯拼的你,深夜加班的灯光、业余时间的各种自我充电学习,都应该拿出来晒一下;再或者你希望给自己打上一个自律的标签,那你几年如一日坚持也应该在朋友圈里留下痕迹。这些都会成为你强有力的素材,日子久了,你的形象会和这些素材一起,刻进别人的脑海,而且你会发现,一开始你只是觉得自己想在别人眼里是这个样子,最后你真的就成了这个样子,这也是你的“自证预言”。
然后,你要花点时间学会分组。前面提到你想要在别人眼里的样子,有这么多种,然而我们也会意识到,你并不想每一面都给所有人看的,为了避免这样的苦恼,不同的形象就有必要分开展示。比如,同事没有兴趣知道你今天在工作以外遇见的烦心事,朋友没必要知道你在工作上花了多大力气谈成了一笔多大的业务,你孩子的近况你根本不想公开给萍水相逢的网络之交……当你想要展示某一面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分组,实现你展示的那一面,只有你想让他了解的那群人才能看到。
最后,发圈内容一定要加分。不要秀智商下限,不要秀道德下限,不要秀情绪下限(同时也要记得分组)。“是中国人就转”、“吃什么能防癌”,甚至有些到最后还出现“不转死全家”、 再不然“长寿秘密就是每天喝水”,这种一看就是无脑标题,不喝水的人很快就会死掉好么!诸如此类的文章,就不要搬到自己的地盘来考验你朋友圈的智商了,这只会给你的人设减分。发那些有价值的、有趣的、美好的、参与度高却不哗众取宠的,发你有发言权领域的,发能象征你品味的……总之,发圈之前一定考虑清楚,这条朋友圈是否能给你某一方面的人设加分。
我一直鼓励我身边的人做好分组,永远不要去设置什么“三天可见”、“半年可见”,这简直是浪费资源!当然,你也可以依旧用一种“你的生活我不想错过,我的生活你别想掺和”的姿态生活,我只是想告诉更多人,发朋友圈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大家都可以好好发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