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

《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

作者: satoshikunn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2:53 被阅读402次

    《韭菜的自我修养》,李笑来老师的新书,电子书只有100页的小册子,通篇都是讲如何避开韭菜陷阱。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得意的事儿是:我们不是韭菜,鉴定完毕。笑来老师的书就是逻辑清晰,厘清复杂的概念之后,你对世界的理解就比别人深刻很多。

    1 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2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提点过的建议(要是当年有人这么教导我就好了!):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3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如果你运气好,那你会像我一样有翻身机会:虽然被套住了,但依然有钱可以慢慢花,于是,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依然有机会降低成本建仓。

    所以,“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4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这世界上很难有哪一个地方比交易市场更需要学习能力了。几乎一切交易的成功,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学习能力上来。

    我个人是这样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一转眼7年过去,我见过无数为了比特币也好区块链也好而疯狂的人,可是,究竟有几个人真正读过比特币的白皮书呢?又有几个人不仅读过,还读过很多很多遍,并且会时不时拿出来重新看一遍的呢?大多数人在比特币上没赚到什么钱,真的不怪比特币,只能怪他们自己,为什么呢?他们甚至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手中正在买卖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这个时候,你竟然不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研究,不想着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那么,你甚至就是一根“没有修养的韭菜”。

    “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没啥可抱怨的,又因为是既定事实,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然而,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熊市里除了在场外赚钱补仓之外,还能干什么?学习啊!起码要开始锻炼学习的能力。

    反复读,至少你能学会一些你原先不可能理解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于是,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这是大实话。

    5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遭遇做出一个清楚的解释——不是对别人解释,而是对自己解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要“讨个说法”。如果,对自己的遭遇无法解释得清楚,就会很难受很难受。

    “韭菜”们最大的共识是什么呢?据我观察,所有的韭菜都认同一个实际上错误的观点: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在牛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赚到钱了,少数人赔掉的金额,全然抵不上那么多人赚到的总数;到底哪一根韭菜被割了?在熊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赔钱了,大量的人赔掉的总金额,是少数人赚到的总额的无数倍,谁在割韭菜?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零和游戏”!

    事实上,在牛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打了激素催肥了的价格;在熊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骨瘦如柴嗷嗷待哺的价格。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清楚的解释,用来解释自己所面对的尴尬。

    你是想要一个正确的解释呢,还是想要一个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解释?

    正确的解释,会引发你下一步正确的选择和行动。让自己舒服却肯定不正确的解释,除了让你短暂舒服之外,因为它是正确的,所以必然只能带来各种“出人意料”的副作用……你到底要哪一个解释? 

    正确的解释很简单: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喑,有时好的资产反倒跌得更狠……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6 “韭菜”缺乏礼貌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如果思考错了,或者思考方式错了,那么就会瞬间变成真正粗鄙的家伙。 

    7 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你在错误的时机做了交易决策,那么其后最正确的对策是什么呢?很简单啊:等待下一个正确的时机!

    太过简单的答案常常被忽略,因为正如人们总是以为大事件一定有大阴谋驱使一样,人们不相信“赚到钱”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会有这么简单的答案。 

    8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像我一样不断地在场外赚钱可能是唯一的优势策略。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控制仓位

    9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我有一位新东方同事,去牛津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读MBA,回来给我讲,第一堂课上,教授一上来在黑板上就写下这么几个词:

    Use 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

    思考正确的结论真的很难,因为有时候“正确的结论”看起来是那么邪恶,即便在最深处闪闪发光。

    10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然后才是回报风险比——你看,在哪里都一样,实力最重要。

    11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X的日常波动幅度是25%,那么,你的止损线,或者换个说法,你的“最大可忍受亏损”应该比25%更高,比如40%,因为你在考虑的是风险,尤其是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市场里的风险

    12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所谓的“日常波动幅度”,全然决定于你究竟在观察多久的时段,或者,你用什么样的刻度去观察。你看看K线,按分钟、按小时、按天、按月……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起码还有另外一个要素要考虑,你自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频率去交易呢?你每天都交易?还是你每时每刻都在交易?抑或是你应该选择一个季度交易一次?这不是个很容易的决定,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决定。

    “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涨到10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10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

    14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仔细看看K线图就知道了,在当时32元的价格上,成交量事实上很少——事实上,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在最高点的价格上,只能卖掉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卖,就要以更低的价格成交了……反过来,在最低点的价格上,只能买到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买,就要以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15 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不想变傻,就必须做一件事情:

    做一次傻事没关系,但,一旦发现自己很傻,就要马上纠正,绝对不能对自己的傻×行为进行合理化,否则,就只能在变傻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可怕的是,傻×绝对不孤独,因为他们天然人口比例更高,共识更强烈,所以,若是你自己不足够警惕,那么你一定会变成一个感觉幸福实则痛苦的傻×——这一点毫无疑问。

    16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进入交易市场的人们,从来不缺痛苦,因为痛苦这东西几乎漫天飞舞;于是,真正稀缺的只有一样东西:反思。

    “如何才能正确地提高回报风险比”呢?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看着公式,就知道,提高回报风险比的方法,无非有两个: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为了减小分母,我想办法继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进场的钱,就当是丢了……为了加大分子,我买入之后就不动,不管涨跌,穿越多次牛熊……许多年过后,我发现自己当初这么选还是有前提的:我的生活消费水平很一般,平日里花不了多少钱。并且我在进入交易市场之前,就是个生活相对富足的所谓“中产阶级”。于是,当我进入交易市场的时候,相对来看,我的“变现”欲望阈值比较高,或者是“极度高”;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分子越来越大,分母相对越来越小……

    17 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首先,早期投资者的失败项目比成功项目多很多倍

    其次,早期投资者其实投不进去很多钱

    这是绝大多数人完全没想过的问题。Peter Thiel投资Facebook的时候,是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可他投进去了多少钱呢?50万美金而已。他也想“重仓”,可实际上,投不进去啊!刚起步的公司给太多钱就会变坏,你信不信?给更多的钱,就得占更多的比例,创业者不干也不敢,你信不信?

    还有更重要的呢!早期投资者,由于自己的“早期”,所以只能成为长期投资者。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我买了很多比特币。到了2013年4月1日,比特币从最低点1美元不到,三五个月里暴涨到100美元!你觉得一定赚了很多吧!事实上呢?当时的交易市场里,交易量很低很低,大量的交易所里,充斥着的是各种交易所刷出来的假量,被人们戏称“幽灵单”……所以,我那个数量级是根本出不去的,想要出掉一部分,就叫“砸盘”,那时真的能砸到吓人的地步。于是,那个“浮盈”,充其量只不过是能看一看开开心的数字,一点都不真实。直到2017年,整个市场的交易量才达到我可以自由进出的程度——不过,对我来说已经完全没必要了,反正我的日常消费能力很差。

    “韭菜”们思考片面,他们永远只看“单价”,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已经太贵了!”,于是,他们总是去找“更便宜的”,总是去找“更早的机会”……殊不知,这种片面的思考,恰恰是无形的镰刀,正在一茬一茬地割着自己。

    早期投资真的不是谁都能做的,不说必需的人脉,单说资金构成就不对。做早期投资,必须有能力投100个50万的项目,即,如果一个项目投50万,那么得准备好5000万才行,就算你自信自己的判断力比别人强一倍以上,你也得拿着2000万才能去尝试50万一个的项目,不是吗?

    18 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本来最重要的一条是:“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因为这样的话,你已经“更聪明了”……不过,这一条你没机会享用了,因为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已然“被割了一茬”。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曾经,在上海的股市里,有一支力量,人称“涨停敢死队”。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看哪一支股票快涨停了,就冲进去,第二天再等一个涨停板,第三天开盘以后就跑。第二天快休市的时候竟然没有涨停,就马上跑。就这么简单。这一伙人操作了十多年,愣是从几万块钱搞到了不知道多少钱……他们很坦诚,“我们没怎么读过书,笨么!所以就不想了,反正想也想不明白。哪支股票快涨停了,就说明市场帮我们想好了,我们就是个干!”

    人家有止损策略,人家有止盈策略,更重要的是人家有放弃自己智慧的智慧,和放弃自己智慧的勇气。

    在交易市场上,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

    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

    于是,所有东西都在涨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涨得最猛的;

    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更可能涨; 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个跌得最少的;因为概率上来看,或者说,市场在教育你,它最扛跌……

    19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FOMO,“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 ”。FOMO几乎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而且越是底层,越容易被它左右。你看看传销或者微商的宣传口号就知道了,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你已经错过了XXX,后来你又错过了YYY,现在你还想错过ZZZ嘛?! 

    20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独处”是促进生产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孤独”,这非常重要。

    你最终的收益和你的孤独程度一定会同比增加,高度一致。

    21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处在怎样的一个高风险环境里。他们知道就算自己的判断非常准确,这世界也不一定也没必要在那一个时刻给出正确的回馈……意外只要存在就一定会发生!意外出现的时候怎么办?没现金就没有任何办法。这个世界里,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准备好的风险备用金……

    为什么?因为有风险!

    一切高质量的交易决策,都来自自己的成长…

    是自己的成长高度和那些拒绝成长的人所拥有的普遍认知水平之间的“认知落差”,那收益,根本就是个“认知落差瀑布”。

    交易之外,要有很好的生活。

    好生活,不是放在那里就可以的,是要寻找、培养、经营的。除了生活之外,还要有工作,不一定非要是与投资交易相关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想做到极致,就很难,然而,只要做到了,就一定有成长,有新的境界。生活工作之外,还要有学习,现代人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可以无生活压力地学习,而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社会地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自己的大脑继续成长……

    22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韭菜们只喜欢谈趋势 ,而周期 是他们脑子里根本不存在的概念。他们顶多会说:

    “现在是上升趋势……”

    “现在是下降趋势……”

    或者,“这是大趋势!”

    这种描述尽管有时候还算管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肤浅的、危险的,因为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在一个很长的波段中,从任何一个点前后望,看起来都像自己身处在一条直线而不是曲线上。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趋势,他们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过是幻象而已。

    这里有个重点,以及有趣的现象:

    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

    所以他们才“快进快出”,所以他们才根本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才“绝对没有办法降低交易频率”。

    问题在于,你正在交易的,如果你不确定是一个可以长期增长的东西的话,你在干吗呢?好奇怪!

    话说回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巴菲特老爷子怎么说的?“我喜欢的周期是永远 ……”这句话里的“周期”指的不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周期的含义,但,他喜欢永远 ,为什么?因为走到一定程度之时,你能赚到的钱已经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所以,剩下的那些,拿着一年还是拿着两年,还是拿着永远,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把握周期呢?

    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 牛市里,FOMO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有两个著名的图表,可以帮助你理解得更为深刻。

    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 

    结语

    你不是韭菜。

    你从来都不是韭菜。

    你顶多是“差一点就成了韭菜”而已。

    即便当初你一入场就所谓地“被割了一茬”……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通过研究人们使用“韭菜”造句的场景分析出这么一个关于“韭菜”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我如果不是花了时间精力认真写这本小册子,我也不会想到更清楚更准确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你知道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由此你能一步一步得到很多很多颠倒乾坤的结论……虽然你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但与此同时你没有忘记锻炼自己的智商,于是,你渐渐变成一个有章有法的交易者。

    你能看到周期,你能判断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频次交易,你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再也不用幼稚的“非黑即白”“你坏我好”之类的二元逻辑思考,你能透过表象研究实质,你总是尝试着去寻找能够更完整地解释这个世界的规律及其方法论。你甚至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你最终扳回了局势,你没有被那“天然的错误”所击败……

    你,凭什么是韭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韭菜的自我修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f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