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桃子我早餐吃了蒸饺,中午吃了水饺,晚饭刚刚喝了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不知今天大家都吃了什么呢,在这个暖暖的日子分享些关于冬至的习俗吧。
一、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
"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羊肉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尤其是北方大都把温补的羊肉视为冬天进补的最佳选择,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为进补最佳食谱。
三、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四、馄饨
在北京还有冬吃馄饨夏吃面的说法,相传在汉朝时期,北方的匈奴经常侵犯骚扰边界的老百姓,百姓们整天提心吊胆,日日不得安宁。匈奴部落中最凶残的两个部落叫做浑氏和屯氏,百姓恨其入骨,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所以用肉馅包成角,取名为馄饨,和浑屯的音相同。
制作馄饨的这一天就是冬至,后来就被流传下来了,每到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五、冬至数九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
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其实,冬至这一天不管吃什么,都代表着团圆。今日冬至又恰逢周末,我想很多人都已放下工作,除却应酬,早早归家。一家人在暖暖的屋子里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其乐融融,身暖心暖,爱意暖暖,冬至安暖。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哟~(齐悦社群更文第二十八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