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追问自己的那几日
特意选了“明天”的日子,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个人
在之前一天我从网络上得知了这部关于清华几代人的精神追求,从介绍上我看到有陈楚生,王力宏,黄晓明,章子怡,张震。
而我是去找吴岭澜:
(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
他说,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我一时没理解过来,到了隔天,方才明悟。
原来我也一样,只是我比之陷得更深,活得迷茫。
读书时期我曾也想过选理科,只因理科是“优秀”的代表,我也想选过“文科”,因为读艺术是“逃避”“差学生”的标签。
最后却在半推半就地选了艺术,可我却感受到了内心那份喜悦:什麼是真實,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不懊悔,不羞耻,平和的喜悦。
那时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独自思索,远离人群,即使四处黑暗的夜晚,独自一人却有对影成三人的浪漫。
一番思索,我何时因何事而怀有如此深的羞耻感。
我想起曾经毫无畏惧地姿态,喜欢抵抗世俗的行为,沉默实干的表达,还有那份追求理想的自信笃定。
如今却是渴望寻求的,那份温柔却成软弱。
或者,变成了其他的理由,就像冠冕堂皇。
看到一篇文章引用马德老师的一段话: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
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
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
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
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实现昵?自怨自艾。
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
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哭笑都不打折。
静坐听雨,漫步雨中
立德立言,不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