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2021春《整本书阅读》课程回顾
人会在什么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于我而言,是从加入新网师的那刻开始。
新网师是一片浩瀚的海洋,每一个遨游其中的人都会得到奖赏。但前提是,你真的有奋力拼搏过。从选择每一门课程到投入学习再学以致用,只有扎实把握好每个环节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在新网师学到了些许。
2021年,是我选课最少的一年。春季《整本书阅读》最终成绩“良好”,秋季《文学鉴赏》最终成绩“优秀”。看似不错,估计对其他人来说已然非常满意。但只有我本人最清楚,自己究竟学的如何。一知半解,并没有深入骨髓。好在群内直播还可以回看,其保留时长为一年。这个寒假,我的学习任务之一便是回看与梳理这两门课程所学。
刘丽赏老师主讲的《整本书阅读》共有八次授课。除去第一节课讲授儿童阅读通识外,剩余的时间她都在为我们举例讲授童话、神话、幻想小说、成长小说、科幻小说与古典小说该带着学生读什么以及怎么读。
必须要感慨的是这种集中的整体回顾确实让我思路清晰了许多,五天时间听完八节课,前后相互关联,再以笔记进行复盘梳理,大脑里装得满满的,但一点不乱。
首先,不管是任何类型的故事。三四年级让学生画故事情节图都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教学手段。我也是在《整本书阅读》课程学习中才第一次真正开始画情节图,好几次作业都还是在儿子的帮助下一起完成的。然后发现,这种操作真的太实用,随着故事脉络清晰呈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一一标注出来后,对于我们之后分析人物,讨论主题就简单了许多。
其次,每一个故事(不管童话神话还是小说)所承载的育人意义都需要我们站在儿童视角去解读,因为我们是在带着儿童阅读,非成人阅读。这点给我的感触特别深。在上学期阅读《绿野仙踪》《特别的女生撒哈拉》以及这学期的《木偶奇遇记》时,我最初都是以自己的立场在感受,以致一直没有太多惊人领悟。听完老师的课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与意义。比如它们都指向儿童成长,却风格迥异。《绿》中的人物隐喻与象征,《木》的创作背景与所处时代环境,《特》中的问题学生心理以及《夏洛的网》所涉及到的儿童道德六阶段。
再来具体说说面对一本书,我们要先确定用它来教孩子们读什么,然后设计怎么去读。比如神话,我们要让孩子理解故事逻辑,人物的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启发。成长小说要让孩子将故事、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打通,从而产生思考与启迪。而幻想与科幻小说最终的落脚点都会回到哲学层面,要在逻辑清晰的情况下梳理千变万化的故事之后再讨论人性。
风靡全球的《海底两万里》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发展,借助已读信息猜测后续走势,又通过阅读验证预测,最后回到人的终极之问。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价值取舍。《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看似深奥难懂,细细专研,分章品析下去,主角巴斯蒂安寻愿之旅其实就是我们人类欲望升级的真实写照。《俗世奇人》可以作为写人(传记)的范本(难怪安排在六年级读,六年级有篇单元习作就是《漫画老师》)。《西游记》探讨人在各种磨难中如何找到内心的自我。适合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悟道与引领成长。《流浪地球》很好地代表了大多数科幻类影视剧的套路:问题出现-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后果怎样-人性大考验。(老师又提到《后天》这让我想到了《天地大冲撞》)我们看科幻不是只看恢宏的画面,更要深思人之为人的本性。科学更新迭代不断,人性永恒。
通过回看课程,梳理所得。我突然也有了一个新的感受:所有的阅读,最终无非指向两个方面——知识与人。获得知识,如何做人。这似乎又回到了孔子的那句“学而时习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