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内向的人,都有惊人的潜力》中,苏珊·凯恩讲述自己九岁时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的故事,自己受家庭的影响,每天都会和家人围在一起安静地看书,以为夏令营也是十个女孩子围在一起看书,却没想到第一天老师就拉着她们一起喊口号,让每一个人吵闹起来。苏珊不明白为什么夏令营一定要如此吵闹,但她还是忍着跟大家一起玩。中间休息的时候,她终于可以拿起自己的书阅读起来。可是没过多久一位女孩走过来,很奇怪的问她,为什么你这么安静?连管理员也满脸忧虑地走过来说:“我们都应该努力地去变得外向些”。
内向的人存在被误解的现象。大多数人觉得内向的人安静孤僻,不喜欢群体交流,很难能够取得好成就,认为内向者应该要融入集体,这样对自己更有利。事实上内向的人并非不合群,他们有独特的与人交流的方式,同时内向者也可以是非常优秀的人。
《内向者优势》中说到,内向者背负的最常见的两项指控:以自我为中心和拒绝社交。
内向的人较少参与人际交往,形式风格独来独往,同时又沉默寡言,与多数人的日常行为有较大的差异,看起来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从而内向的人被认为是不合群,拒绝社交。
卡尔·荣格在《心理类型学》中提到,内向的人把能量倾注于自身,对自身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
内向的人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不感兴趣的事物显得漠不关心,当内向者在人群中找到有相同兴趣点的人时,会打开心扉。我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比较少跟人聊天,每次聚会朋友都说我太过安静,但大家一起聊到篮球、动漫时,我就会很兴奋的参与谈话之中。
内向性格不是一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风格,并没有对错之分。
人们普遍认为内向的人沉默寡言、缺少人际交往,在工作上不会有太好的成就,但事实是,内向的成功者有很多:微信之父张小龙内向孤僻,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内敛不擅长社交,是勤奋苦干型的技术男;马化腾曾这样评论过自己:20岁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非常内向的程序员。这样优秀的内向者还有扎克伯格、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等。
那么,内向的人到底优秀在哪里?
第一点,内向的人拥有很强的洞察力
《教父》里有这样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种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其实就是“洞察力”。
内向者喜欢在安静中观察和自省,能够察觉到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信息,发现不被人关注的事物。
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偶然接触到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ICQ。当时国内互联网环境十分落后,了解互联网的人比较少,马化腾思考是否可以做出类似ICQ能够发送消息、电子邮件的软件,于是在1998年和大学同学注册公司,率领团队在三个月内开发出属于中国版的“ICQ”—QICQ,QQ的前身。
敏锐的洞察力使马化腾看见QICQ在国内的巨大市场,在20年后的今天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巨头。
第二点,内向的人有很强的创造力
《时间上的皱纹》作者玛德琳·英格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一个人把时间都用在阅读和思考上,她压根就不会成为一名如此大胆的思想家。
内向的人拥有大量的独处时间去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深入挖掘和探索,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发散,将发散性思维与用到实践当中,附有创造性地工作。
周杰伦因为内向,小时候很少跟其他小朋友玩,把时间都花在了学习钢琴上,未出道之前在吴宗宪的要求下10天写出50首歌才帮他出专辑,周杰伦竟然做到了,还包办全部歌曲的作曲、和声编写以及监制工作。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可见,独处是创造力的关键因素。越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会做得越好
很多人因为内向而受到别人的冷眼,从而产生自卑感,自信心遭到打击。但内向不是一件坏事,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相反,内向性格的你应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主动去拥抱这个世界,你也可以是一个优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