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拜读过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猫》,其以猫的第一视角描述了猫主人一家的生活百态,语言很清新通俗,虽然是讲普通人的故事,但是各种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就是能吸引你继续读下去。这次特地找来被称为“后爱情三部曲”之一的《心》来读 。
《心》的描写手法在大体上与《我是猫》一致,有很强的夏目漱石语言感。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实际是由两个不同的故事组成。前两个部分是第一个故事,开头就说一个“先生”,并且死活不愿意将先生的姓名公开,原因是“我实在不愿使用那种生分的姓氏缩写”。这个悬念让我越读越想知道这位“先生”到底何方人物,居然让男主如此尊敬。故事中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在东京大学读书,家在乡下并还算富裕的次子。在一次暑假游玩途中偶然结识并成为“先生”的忘年交,这位先生身上有很多迷,他的一举一动都让常人不能理解。先生厌世、孤僻,家里富裕,从来不出去工作做事,每月都要去一次朋友的墓地扫墓,并且从不带妻子。很少人了解先生的过去,甚至连妻子也不明白先生为何会变成今天这样,因为先生 开始并不是就如此厌世,孤僻,不做事的。在一次与先生逛街的途中,先生问了关于我父亲的病情,并且头一次提到我家里财产在父亲死后如何分配的问题,还问我家里其他亲戚是好是坏。我的态度表现得很不在意,并且肯定了亲戚都没坏人,都是乡下人。先生反问为什么乡下人就不坏,用很痛苦的神情对我说:“难道说,你认为世上会有一种叫做坏人的人吗?那种用模子刻出来的坏人,世界上当然是没有的。平时都是好人,至少是一般人,可是一到关键时刻,有可能突然变成坏人,所以才可怕。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而这个关键就是钱。"一见到钱,无论怎样的正人君子都会立刻变成坏人"。后来我还没有来得及问清楚先生为何这么说,就大学毕业返回家乡了。又因父亲病重,没能按照约定时间回东京,期间与先生通过几次电报和信件,最后一封是先生遗书。在遗书中,先生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过去,以及自己形成这种厌世性格和不相信任何人的原因。先生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钱的面前,任何人都可以立马变坏,或者逐渐变坏。后来他又因为一己私念,导致他犯下这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错误——因为某种原因先生和他的好友都爱上了同一个女孩。而为了使好友放弃这个女孩,很卑鄙地揭穿友人信仰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又瞒着友人向妻子的母亲提出了婚约,最终导致了好友的自杀。而好友的自杀最终也使先生走向了绝望——虽然得到了想象中的爱情,美丽贤淑的妻子,却得不到快乐,对好友的愧疚日益鞭挞着他的内心。
这故事揭穿了人罪恶的内心世界,批判人的私欲。
而第二个故事则是说一个年幼丧父丧母的年轻“江户哥儿”在民风“淳朴”的乡下做教师的际遇。这所乡下学校的老师都道貌岸然,大家互相欺骗。表面上让人亲切的教导主任其实是一边宣传教师不可贪图享乐,而背地里却挖人墙角,与艺妓欢好的“红衬衫”,看似是公平公正为学生和教育着想的校长其实是伪善的“狸猫”,还有趋炎附势的“马屁精”。而老实正直的“老秧君“和最受学生欢迎豪爽的“豪猪”最终却被迫远走他乡。在这个小乡村里发生的种种使得东京“阿清婆”的美好愈益明显,而对“阿清婆”的思念则表明了“我”对正义和美好的向往,对阴险狡诈的乡村学校的厌恶。这里面语言俏皮,但是两种人物却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比。揭穿了当时学校里的黑暗勾当和人心的缺失。
“这世上到处都是骗子,互相骗来骗去,叫人好生绝望”
《心》中对人的私欲和人心被钱权势控制的揭露会成为一面镜子,警醒我如果失去了心中原则,就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会得到那种满足的快乐,甚至会因此而犯下自己一生都无法忘怀的错误,成为一生中的枷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