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读的专业和日语相关,受次影响,读了很多日本文学名著。也做了很多相关的笔记。这篇是大学时代读完《心》的读后感。
《心》的主人公是一位“先生”。先生是一位在作者眼里很古怪的人,他古怪的地方在于不肯让别人过多的接触自己,对别人的过分亲密或好奇心很敏感也很警惕。在其他方面却又表现的和普通人无异。这很让人诧异,同时让年轻的作者--“我”很是好奇。
先生很爱自己的太太,是太太值得依赖的亲人,可是太太的感觉确实先生有什么事情隐瞒着自己,使自己不够了解他。继而引起太太的胡思乱想,认为是先生“厌烦了自己”。先生每个月一次去坟上吊唁自己已故的朋友。我想借先生上坟的时候陪先生散步交流交流,然而遭到了先生的怀疑和拒绝。我在和太太的聊天中加深了对先生的了解。先生没有工作,却过着富足的生活。在我看来,他很有才,只是没有到社会上去施展抱负。我很尊敬他。我和先生在一般意义上只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没有先生临死前写给我的信的话。
这封信可谓是先生年轻时代的自传,甚至可以说是先生一生的写照。这封信也可以看出先生对我的信任,甚至先生是一个多么守信用的人(曾经答应给他解答疑问)。
信中写先生年轻的时候的2个重大挫折和改变:先生在初中时,父母因染上伤寒双双去世。父母临死前把先生委托给他信任的叔父。叔父利用先生的年少和不谙世事,诈取到先生父母留给先生的大笔遗产,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想一次使自己的行为名正言顺。这遭到了先生的拒绝。从此叔父一家都变得莫名其妙,对先生很冷淡,这迫使先生做出离开叔父家的决定。离开时,先生只拿到父母遗产的很少的一部分。先生带着被亲戚欺骗的伤痛和对世人不再信任的心离开了故乡京都,远走高分到东京去求学。在校外租房时认识了太太和她的母亲。
先生的第二次人生大变动是在好朋友出事之后。这个朋友是先生从小便要好的。因为太过于有主见和勇气而遭到养父母家的遗弃。有着和先生相同的过往,便有意帮他,让他搬过来和自己同住。他们一前一后地爱上了房东的女儿。朋友先于先生和房东女儿告了白。先生先爱上,可是一直没有勇气说,突然发现被人抢了先,心里很是失落。无奈朋友就是朋友,不能撕破脸皮。但是先生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在朋友因为理想和爱恋冲突的矛盾中痛苦时,先生趁机主动出击,将性格耿直的朋友一举击垮。先生耍了些小计谋,抢先一步向房东太太求婚,并得到同意。朋友后来才得知此事,但在先生面前仍然表现的若无其事。先生心生愧疚,准备向朋友道歉并解释清楚原委。没想到朋友在先生解释致歉自杀了。先生没有说出的解释和道歉成了他心里的伤痛,刺激着他的良心折磨着他的心。
先生认为朋友的死源于失恋,而失恋完全是因为自己。先生失去了一位至交。先生先前对叔父不信任,认为在钱面前谁都会变,再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自己在利面前的表现使他对人性产生怀疑,继而对世人没有了信任。这些都使他消极处事,低沉一生,并最终在忏悔中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先生写给我的心似乎是对人生的遗憾。我在处在和先生当初的年龄,先生写信的目的大概是让我吸取经验教训,少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先生的一段话:“如果你记得从前曾跪在那人面前,这一回,你要把脚搁到他的头上去。 我为了不受将来的侮辱,所以要拒绝今天的尊敬。 我愿意忍受今天的我的寂寞,来代替忍受比今天更寂寞,未来的我的寂寞。生活在充满自立、独立、自我的现代的我们,作为代价恐怕人人都必须品尝这种寂寞。”
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人性,古往今来利字当头,很多人被蒙蔽了心。先生是个善良的人,但感知了人心之恶,对人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又因为感情,做了自认为对不起朋友的事情,导致一辈子的心里愧疚,最终用生命还了良心债。引发了很多人生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