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的家父,前段时间去世了。当他把消息告诉我的时候,我先是心里一震,再是平复自己,慢慢地回复了一句话:
虽不能和你感同身受,希望你带着爸爸的爱继续好好生活。
我很少去想生命这么宏大的话题,我现在之所以码着这样的文字,是因为我前段时间看了《向死而生》,我想用我的笔触来复盘那些修过死亡学分的人,最后活成了什么样子。
#大江健三郎,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
在我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中我曾两次思考这个问题,十分幸运的是最终都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我认为那是我遇到的无数问题里,寻找到的最好的答案。
大江健三郎在《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里写到如上文字。
最初他很怀疑,孩子是否需要上学。后来,他走过死亡的幽谷,明白了上学对于个人的意义。
秋日里的某一天,虽然下着大雨,大江健三郎还是走进了森林。雨越下越大,林中到处流淌着从前不曾有过的洪水,道路被泥浆淹没。天黑了,他无法淌过山谷的水流。他发着高烧,昏倒在一棵大玉兰树下。第三天早晨,消防队员在那里找到了他,救了我一命。
他快要死的时候,他妈妈告诉他,
“如果我把你生出来,我就会把你现在所看见和听见的,把你所读过和做过的,统统讲给这个新生的‘你’听。由于新生的‘你’也讲你现在讲的语言,这两个孩子就是完全一样的。”
后面的顿悟使他知道了如果他只是独自地走进森林,那么他就不能代替已经死去的孩子,成为一个新生的孩子。
但是为了接受已经死去的孩子们的语言和经验,在学校的孩子必须学习日语,而且也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甚至还得学习体育运动。
那个讨厌学校的孩子,终于明白了学校的意义。也正是垂死后的新生,让他的思想也获得了新生的力量。
#李开复, 未知死,焉知生?
《向死而生》这本书,我很早就买了。今年是再次拿出来看。
李开复,我们都知道,他曾任职苹果公司,创建微软中国研究所,之后转战谷歌,后创办创新工场。
曾经的天之娇子,在一场癌症面前,突然有了意外的假期。
这是注重效率,日理万机,意气奋发,高歌猛进的《时代杂志》年度百大风云人物李开复先生不曾想到的。
他在书中详实记录了他在病中的体悟,他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无尽的爱,让他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他奋力去追求的是什么。
这段意外之旅还让他看到自己过往的盲点,名利的浮涨让他偏离了轴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修习完死亡学分,他总结了两句话。
第一句:体验人生,相信感觉,追随你心,世界将各更好。
第二句: 体验世界,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富有经验和智慧。
英国《每日邮报》11月29日报道,根据多年从事临终病人护理工作的布罗妮·瓦伊,惊奇地发现,病人在临终时有相同或相似的一些憾事。经过认真研究,她撰写了一本《临终者的五大遗憾》。
其中一项就是一辈子工作努力过头。布罗妮表示,几乎所有的男性临终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由于工作太卖力,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也很少陪伴爱人,几乎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
我想这一项也是患癌,当初腹部有二十几个肿瘤的开复老师想的最多的一项。
李开复在经历病痛后,他的新人生观是,
-健康
-创造难忘时刻
-尽力做好自己
-活在当下
#廖智,走过死亡的幽谷,我用热情敲击生命的鼓点
廖智,她在汶川地震中被困26个小时,被解救后,失去了双腿;
截肢两个月后,她重拾舞蹈,登台表演《鼓舞》。三年后,她登上了《舞林大会》,一曲《热情的桑巴》感染了无数人。
地震后第五年,她戴着假肢第一批赶赴雅安地震现场支援,参加《舞出我人生》斩获大赛亚军,实现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
我曾看过他的一个视频,那时候,他无家可归,拎着行李,下一个陡坡去亲戚家借宿。
她说,那个时候,她有强烈的英雄主义。
她也会说,以前我什么都有,却不开心,走出生命的幽谷,她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了这里了。
琼楼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你想要什么,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
但是你总是没有那个确信,你希望别人来说一句,琼楼啊,对啊,你的想法是对的。
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勇敢、确信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呢?
也许我们觉得好日方长。
我们试着去想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我相信你的内心一定给了你答案,你只要走上去,轻轻地说,
是的,我在。
是的,这是我所要追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