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期?坐立不安,夜不成寐,头发一把一把的掉,这就是焦虑症。对于威胁的感知,面对不确定的将来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焦虑,就会由此发芽。
我刚当妈妈的时候,我也有这样严重的焦虑症。所有职场岗位都可以通过学习考核获得合格证,但妈妈这个岗位没有考核机制就要上岗。为了让自己能够更从容的迎接新生命,我从怀孕开始就狂读各种育儿书,但当女儿出生后,面对她夜里撕心裂肺的哭声,还有因为胀气而圆鼓鼓的肚子,还有因便秘憋得通红的脸,真正需要上岗实操时,让我阵脚大乱。
尤记得女儿是三个月大时,受凉感冒,流一点点鼻涕,在我看来,以为没那么严重,但去医院体检时,医生说已经发展成轻微肺炎,我瞬间石化了,如果不是恰好到体检时间,如果我不按时带女儿来体检(看成长指标是否达标),如果再晚一点,病情就会更加重,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面对女儿的第一次生病,由于我的无知,让小小的她就要承受打吊针的痛苦,我惊慌失措。她扭动小小的身躯,鼻子缓重的呼吸,嘴里发出似有若无的呻吟,那只可爱的小脚丫,细如毛发的血管,被针扎出了点点红星。连着打三瓶吊针,我百爪挠心却无能为力,很崩溃的感觉。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遇上了“庸医”,故意夸大了病情,现在都倡导不要随意给孩子打吊针,而且在来医院体检的路上,才看到女儿流一点鼻涕,真没有想到会是肺炎,但又不敢不听医生的,害怕不听医生的医嘱,造成病情加重,我也是承受不起的。我左右为难,但最终选择听医生的话。
这就是由于对生病的未知造成的恐惧。面对焦虑,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经历过这一次,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空白点,于是主动出击,学习更多育儿知识,了解小儿常见病的正确处理方法,填补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的焦虑施加给孩子,也不让焦虑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
随着经验的累积,再遇上状况时,我越来越能淡定面对,处理起来也越来越游刃有余,而焦虑感也越来越少。
任何的焦虑都来源于不了解,对自己关切的人与事感知到了威胁,而威胁未必真实存在,但只要你感觉到了危险,并且对此产生关切,焦虑就会随之而来。
经过这件事后,我开始明白:行动是化解焦虑的最有效方式。主动出击,通过增加认知,把未知变成已知,因未知引起的焦虑就能逐渐消失殆尽。
现在的我,已经是以“淡定”出了名的妈妈,我已经分得清哪些病症是正常的身体成长反应,不需要瞎慌张。例如并不是一摸额头发烫就喂退烧药,发烧其实是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系统自动反应和调节,轻微的发烧是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而当孩子在与“病菌”作战时,愉悦的心情能增加孩子的战斗力,所以在孩子生病时,妈妈应该避免焦燥,耐心的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保持好心情,才能打战病菌。随着了解得越多,我总能在孩子的身体一出现不适,就及时把苗头扑灭,让孩子免遭打吊针的痛苦。
焦虑,可大可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此刻感到焦虑,请你和我一起,主动出击,通过行动化解焦虑吧。勇敢战胜它,会让我们重获轻松愉悦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