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中一直浪漫遥远的诗人林徽因,实际上却是一个埋头做事的实干家。
看过林徽因的一张照片——身形消瘦的她手拿纸笔,对着中国内地古建筑的梁、碑和石础专注记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
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
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接触到了西方的建筑学知识,立志要攻读建筑学。
中学毕业后,又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留学。
因为建筑系不收女生,所以她注册到美术学院,靠选修学完了建筑学课程。
图片
1928年,她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途,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她不顾物质艰辛与疾病缠身,和梁思成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上百处古建筑物,并共同编写了《中国建筑史》。
她设计了“白山黑水”,抢救了景泰蓝工艺,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凭借多年努力,她一步一个脚印,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拓者。
林徽因在教导自己的孩子时,曾画过一张图叫“我们走过的一圈路”,她用自己用双脚丈量过中华建筑史的瑰丽和伟大。
这种踏踏实实的风格贯穿了她的一生。
林徽因无疑是个聪明人,正是因为她的聪明,她才没有在自己的人生走任何捷径,每一处真迹都要自己亲自去考察。
大智若愚,下苦功的都是聪明人,愚笨的人反而处处耍小聪明。
不再蹈空凌云,不再高谈阔论,才能懂得坚持的意义。
机会主义者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成为高手的,往往肇始于平淡无奇的日复一日。
真正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不会去追求一把绝世好剑,而是打磨自己,沉淀自己,进行个人的修行。
等到功力深厚,即使是一把很钝的重剑,依然可以“恃之横行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