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床上,骨瘦如柴的丁文气若游丝,双眼深陷眼窝,眼球黯然无光,一缕如血的残阳斜照在床头,照在他腊黄的脸上,那一张一合的嘴上。
满头白发的李大娘,端着一碗药,眼睛布满血丝,她无比怜爱地望着儿子憔悴的模样,眼里饱含着泪水。一阵微风吹过,她额前的银丝飞舞,泪眼婆娑中,她对丁文说道:“儿啊,你起来喝点药吧!”
“妈,我不喝了,我自己的身体心里清楚,喝这些东西恐怕也没有多大用处了。”丁文有气无力地对母亲说道。
“儿呀,别胡说,咱医生说了,喝下这三剂药,咱再去复查。儿呀,你要有信心呐,来,我扶你坐起来,把这碗药喝了。”妈妈温和而坚定地说道。
“妈,你别费劲了,我这病求了多少医,喝了多少药,也不见好转。三年了,三年了,您也跟着我受够了苦。”说着,一行清泪从丁文干枯的眼角滑落。
李大娘用衣襟擦了擦眼睛,默默地转过身去,无奈地把药碗放在了一边的茶几上。
往事如一颗颗黑豆样历历呈现:这儿子也不知怎么了,都三十几岁的人了,工作也有了,家也有了,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就病了,莫名其妙地病了,整个人病怏怏地,浑身无力,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医生说没有什么病,求遍了名医、什么药都用遍了,可这病就是不见好转,反而越发得严重起来。
李大嫂整天以泪洗面,无心做事,为了给儿子看病,家里几乎耗光了所有的积蓄,丁文的媳妇也走了,幸亏还留下个八岁的孙子。
可即使这样,生活还得过,每天的一日三餐也还得办,李大嫂默默地在心里念叨着“神仙保佑我儿的病早点好起来吧!”一边拿着菜篮子往菜市场里走。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市场,她一边心不在焉地买着菜,一边想着儿子的病,突然,肩膀被人猛拍了一下,她一下弹了起来,“谁?”她喊道。扭头一看,一个穿着黄色道袍的老年男子向她合手施了一礼,“阿弥佗佛,善哉善哉!女施主,这厢有礼了!”
李大嫂被这个男子的举动弄得莫名其妙,出于礼貌,她对这个和尚打了个招呼:“您好!您有什么事吗?”
“贫道乃出家之人,本不该管世俗之事,可是我看你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深深的痛苦,莫非您有什么心事?”
“谢谢你!我与你素不相识,我没有什么烦恼事,谢谢你的好意。”李大嫂客气而又坚决地说。
“阿弥佗佛,女施主误会了我的意思,佛家只渡有缘人,我看你有善缘,有佛缘,才故有此一举,女施主不要误会了我,我一不图财,二不图权。”说着,向李大嫂深深地施了一礼,默默地静立一旁。
李大嫂买菜的心情一下子飞了,心里眼里就只乘下了儿子的病了,被这个和尚这么一说。
李大嫂的眼睑垂了下来,头低了下去,心中的酸楚被别人一下子识破了,眼中的泪水也一下子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波涛汹涌。她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泪水肆意。
“女施主,快快请起,有什么伤心的事情,请你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帮你一把!”
听到这句话,带儿子看病的各种艰辛一一涌上心头,看着儿子在家等死的模样,她真是心如刀割,现在她情愿向这个陌生的和尚倾吐这一切,只当是病急乱投医。
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对和尚说了起来。最后,和尚跟着她来到了家中,那和尚一看这儿子的模样,说问道:“年轻人,你以前是不是去过外地?是不是有过一段未了的情缘?”
病床上的丁文猛地想起,自己年轻时,确实去过苗寨,那是自己当知青的那会儿,还辜负了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
他抬起头,吃力地对和尚说道:“难道,我的病与这个有关。”
昏暗的灯光中,和尚用力地点了点头。
2
矮房子里,一个病得奄奄一息的年轻人背着一个包裹,一位年迈的老妇人挽着年轻人的手,坚定地扶着他。
“爸,你在家里等着,我就是爬,也要爬到当年的苗寨去,去找到红英。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我一定要去赎罪。”
......
带着对这个凄美故事的向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地爬行着,从车窗往外看,高高耸立的山上有星星点点的苗家寨子,山上种着梯田,那一梯一梯的稻谷,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灼灼生辉;还有那一畦一畦的玉米,玉米穗子在风中摇曳,向人们展示着成熟的喜悦,好一派田园风光。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一色古色古香的房子。房子不高,都是一排排的木房子,吊脚楼,依山而建,随山而转,半边山上从低到高都是吊脚楼,我们从寨子口一直来到山顶,从山顶往下看,那一片片的青瓦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灿烂的光芒,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整个寨子尽览无余。
我们入住的酒店也是依山而建,观光的位置很好,从酒店的窗户望去,苗寨的寨子都尽收眼底,酒店旁边还有一个阳台,视野很开阔,站在上面看,寨子里的风光都看得清清楚楚。到了晚上,还有许多的游客来到在这里,穿着各种各样苗族姑娘的衣服在这里照相,她们兴致勃勃地摆着各种造型,选择着各种不同的背景,怎么拍都是美的。
来到这里的第一餐饭就把我们一行人笑翻了天,他们的长桌宴,就是把几条桌子拼在一起,大家挨个儿坐着,每个桌子的正中央都放着一个火锅,里面煮着他们这里的招牌菜---酸汤鱼,火锅旁边放着时蔬鲜令,很好看。
吃饭的时候,热情好客的苗族姑娘会来给客人们敬酒,如果有哪位客人不小心碰了她们的酒杯,那你可得准备大饮一番了,她们就会认为你有喝酒的海量,就会一杯接一杯的倒酒给你喝,这就是她们著名的高山流水。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五个美丽的个姑娘,唱着山歌,一人端着一个酒杯,小伙子吹着好听的芦笙,浩浩荡荡地向客人们走来。由第一个姑娘开始给客人倒酒,然后是第二个姑娘,第二个姑娘的酒杯接着第一个姑娘的酒杯顺着倒下来,接着是第三个姑娘......这么依次不停地倒,就像是高山流水一样,一杯接一杯,让不胜酒力的你招架不住,几杯酒下来,你的肚子就像皮球一样鼓起来啦。
一边喝酒,她们还一边夹菜给客人们吃。带头的姑娘夹着一片肉或是一根菜,在你嘴前面晃悠几下,故意让你吃不着,然后,等你焦急难耐时候,她又故意拿来在你面前晃悠一下,让你欲罢不能,你那猴急的熊样子逗得旁人哈哈大笑,这让久处都市的你难得轻松一下。
桌子的每个碗里还放着一个红色的鸡蛋,姑娘会拿起鸡蛋在你头上敲一下,给你敲个好头彩,美其名日“鸿运当头”这鸡蛋因此也让你吃得特别香。
这一顿饭把我们吃得哈哈大笑,也让我们沉浸在这苗寨当中,仿佛我们就是她们中的一员了。
热气腾腾的长桌宴,让我们的异乡情结一扫而光,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这次游览中了。
晚上,出来走走,你会发现这里的风儿特别凉快、清爽,夏天湖南黄昏的天气,也是酷热焦燥的,可是这里,透凉透凉的,吹着这凉风,看着这两旁热闹的铺面,心里别提有舒畅。
铺面鳞次栉比,卖什么的都有,他们主要卖的是苗族的银饰,苗家姑娘的头饰很漂亮,银制的头饰,银晃晃的项链,还有衣服上各种各样样的装饰品,一走路就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那衣服真的是婀娜多姿,穿上去整个人都会端庄起来,俨然是个大家闺秀。
很多的游客都在穿着苗服拍照,在风雨桥上、在街道上、在小山上,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以前,苗族是一路迁徙来到贵州这个地方,传说,他们是蚩尤的后代,他们打了败仗就一路向南迁徙,最后来到了这里,扎下了根,依山而建。
他们男耕女织,辛勤劳作,开创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后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对他们给予支持,把这里开发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所以,他们的生活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古老的寨子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3
大路上,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人,吃力地拖着一双腿,慢慢地往前移动着,后面跟着一个五十上下的妇女,她胳膊上挽着一个碎花布袋子,一手搀扶着拄拐杖的人。
夏天的太阳毒辣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路边的叶子都被晒得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可供人遮挡的阴凉,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来,他用舌头舔了舔,用手抹了一下满脸的汗水,停下了脚步,抬头看着天空,天空的西北边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雨云。
“妈,我们找个地方歇会儿吧!”他转头望向母亲,母亲悲伤得摇了摇头,低声地说:“儿啊,这一路上,你拖着一个病痛的身体,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这里,这又是何苦呢?”
“娘啊,你不懂,你知道吗?一想到我以前犯下的错误,我就寝食难安,我辜负了一位好姑娘,这是对我的惩罚,我愿意接受。”
“一看到这里人山山水水,往日与她相处的日子就一一浮现在眼前,令我痛苦又甜蜜,我的这种心情你是不懂的,娘!”
“我懂,我懂,我怎么不懂你呢?只是这茫茫人海,时过景迁,你到哪里去寻找这位姑娘。”
“娘啊,不急,既然我们来到了这里,我就一定要找到她。”他坚定地说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