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交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除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有知识的摄入,就要有适当的输出,能量储备才会处于平衡的状态,才不会遵循遗忘规律曲线,学到的越多,忘记的也就成比例的增多。
你会问知识不应该只是输入了,变成自身的营养才对,为什么要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呢?
这种输出完全不是遗忘,而是将你所学的东西,进行整合,与别人分享,像一名导师一样,教给没有接触过该知识,或者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的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所见所学展示给他人,进行激烈的争议讨论,甚至提出疑问,比单纯的学习,记忆深刻的多。
我们上学时,老师总是耳提面命的告诉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的问题整理出来,下一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珍藏着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创世纪》,巨幅的天顶壁画里有一副《创造亚当》的场景,上帝的手指即将与亚当碰触,将灵魂传递于人类。这一充满戏剧和神话色彩的瞬间,就是那“最惊天动地”的时刻。
上帝将智慧和灵魂赋予亚当,亚当的后代又有模似样将智慧给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
吃一顿火锅,看着传菜机器人将一道道菜端过来上桌,你感叹道,“机器人在不断的抢我们的饭碗喽。”
家里的地脏了,你懒得动,打开按钮,一个圆盘式小机器,前后左右转动着为你打扫起了家务。
手上的劳动在不断的被下放,将来的我们要拼只能拼脑力,如果你只是想靠着计件工作生活的话,可能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命运。

现在的我们对学历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比之前的十年要高出许多,如果你不是名牌大学本科毕业,基本上在就在出厂配置上就错别人一大截子,倘若你再不知努力,就更加的寸步难行。
“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想要做自己,特别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特别的困难,选择做自己,就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柏油马路的顺利,到独木桥的艰辛,剩下来的凤毛麟角,而大多数我们眼中的成功者,都被世界磨平了棱角。
那么请问读者,你想要做自己,还是选择做人人羡慕的精英呢?
文章灵感来源《断舍离》《提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