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112995/959f6d1c8e3cf362.jpg)
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
北师大四年课程不及一次毕业旅行?
实践性,参与性的活动给人留下的印象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五实”好课!
于涟:“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提出,“好课”的标准是“五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常态课)、真实(可以不完美)
扎实: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充实: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丰实:好课应该是生成性的课。
平实: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真实:好课应该是有缺憾性的课。
崔允漷: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刘 长铭: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郑金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资料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趋势的力量永远是最大的力量!
新课标的理念导向
核心素养描绘了人才培养画像。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不同,
但共同完成这个"画像"。数学老师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得如何,语文老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得如何,还要关注核心素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12995/056caf70302ca46a.jpg)
没有实践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师!
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四方面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把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就无从形成。
这次新课标强调综合学习。加强学科内知识整合,推进跨学科学习,倡导主题式、项目式、单元式教学。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被要求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材层面必须要保证将10%的跨学科内容设计出来。
学习方式需要一场结构性变革。
学习的时代变迁
传统教育存在重书本轻实践的倾向,强调通过学习前人经验来应对未来挑战。随着知识更新显著加速,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实践性、参与性、情境化的特征,仅靠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的能力逐渐失去价值,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比人做的更好。
从“虚假成功”转向“永久失败”。
面向真实的项目式学习
传统教学的失败是从不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始的。教师千万不能只盯着自己预设好的教案,真实的生活、现实世界的挑战远比教案重要的多,我们不可能在棋盘上培养出一名纵横战场的将军。
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但今天的课堂往往会忽视知识的丰富情境,把这些生动的知识全部采用形而上的方式进行思辨、论证和灌输,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特征。
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来培育孩子!
(番薯课程)
传统教学以知识习得为主要目的,项目式学习则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注重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
>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
>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
>关注多学科交叉知识;
>强调学习活动中的合作;
>学习过程中需运用到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
生物老师十几年获得200多项专利,38岁评为特级教师。
不是把教材当成了世界,而是要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材。
到位——味道
知识融通的大单元教学
数据驱动的精准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