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逻辑哲学论》这本书是由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所写。《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维特根斯坦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重言性质的,即日常语言的明确化。但是正是这种探讨,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
①
『语言』
你可能经常会听到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决定了这个区分?
比如,在学校的时候,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会走在一起,而成绩很差的孩子总是玩在一起?工作后,为什么创业的老板们会形成一个小圈子,而打工人也会有打工人的俱乐部?结婚时,大多数夫妻基本都是同一阶层的,他们的收入、家庭环境和学历也都大差不差?
这是为什么呢?
核心要素其实只有两个字:语言。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他语言的极限,就是人生的天花板。
如果你嘴上总是挂着“我不行”“我不配”“我不能”,那么这样的人确实很难成功。而那些已经成功或者成名的牛人,总是告诉后来者一件事,那就是:你要自信。
语言上的自信,会塑造我们的精神;语言上的溃败,必然导致人生的溃败。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语言决定了这么多东西呢?
②
『匹配』
在做了大量研究后,神经科学家发现了语言在左脑运作的痕迹。
神经学家认为语言是意识发展而来的。
你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大脑的“深层结构”转换生成的。
我们每个人说出的话,貌似是无意识产生的,但其实是说话者内在思想机制的表现形式。
简单讲,语言中包含着我们的信念、三观、见识和胸怀。
这些隐藏更深、更看不见的实际运作,被神经科学家称为“深层结构”。
如果用冰山来表示的话,语言就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冰山下面的冰底就是你语言系统的全部支撑。
所以,如果是电子设备加工厂,那么那里的工人每天接触的语言就是流水线作业的那一套说辞。
那套说辞控制着他们的工作,更控制着他们的思想。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勇气走出工厂,那么他思维上的操作系统,就只是在流水线上工作这一种。流水线领班就是他的目标,或者说职业天花板。
因为,他在日常工作中说过的或者听到过的每一句话,都在影响他的思想。他的人生只能在那套语言之下。
你掌握着怎样的语言系统,你就只能活在这套系统之下。
因此,你会发现,老板说的话,打工人非常不喜欢听。但是跟这个老板有相似创业经历的人,却深以为然。
总之,你的语言就是你的人生壁垒,你的语言掌控着你的人生走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