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小约翰童年场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蓝天下消磨的时光:
他命令云彩:”向右边去。“——但它们偏偏向左。于是他咒骂一阵,重申前令;一面偷偷的瞅着,心在胸中乱跳,看看至少有没有一小块云服从他;但它们还是若无其事地向左。于是他跺脚,用棍子威吓它们,气冲冲的命令它们向左:这一回它们果然听话了。他对自己的威力又高兴又骄傲。
而云朵在我自己的童年却没那么有趣,就是云嘛,再怎么盯着它看都还是云。“蓝蓝天上白云飘,好像大颗大颗的棉花糖”,我的想象力似乎被这样的作文范例给禁锢住了。
成年后我更不会去做“看看像什么”的无聊游戏。时常旅行,在草原,在高山、大海,云彩总会为风景增色不少。我专注地看,由衷地赞叹,但这些美只在我眼前浮过,并没写入心里。它们远不及听从小约翰命令“向左边去”的云朵那么鲜活,旅行结束后就消失不留痕迹。
原以为我和云朵的关系就是这样了,直到上周,一位伦敦大叔的 TED 视频 在短短十分钟里征服了我。


我终于明白:
- 带着足够的童心,“看看像什么”的游戏就会非常好玩。
- 看得越多,遇到的好玩的云朵也就会越多。
- 这真的是件每个平常日子、哪怕生活两点一线枯燥无比,都依旧能进行的事,不用等待旅行。
当晚我就把这个视频推荐给了女儿。她似乎和我一样,不爱动用自己的想象力为万物命名。在旅行途中,她似乎需要不断变化的美景来刺激,而不会面朝单一的景色凝视太久,这种专注力的欠缺也让我有些忧心。我希望这个 TED 能对她有所影响。
她果然也被征服。第二天上学途中她就一直在研究车窗外面的云,唠唠叨叨编起了故事。
TED 演讲中还展示了好几种不同寻常(但其实也挺常见)的云,大叔介绍这些奇特云彩的形成原因,越来越快的语速里饱含对此的真爱。


大叔组织了云彩鉴赏协会,如今已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几万名会员;大叔给云彩命名、写了好几本关于云的书;大叔和BBC一起拍了赏云的记录片……
平常的事,带着爱去做,居然能那么精彩。我灵光一现,在微信里找到个打卡的小程序,和女儿一起建了”云朵鉴赏“的打卡计划,全家老少一起参加。从此,分散在四个省份的七口人,每天拍各自的天空,分享给彼此。我们每周都会评选本周最佳云朵,100 天后就可以有相册作为奖品给积分最高的那个人了。
去看这个 TED 视频吧,看完后,如果你也乐意动员全家人一起每天打卡赏云,那就留言告诉我一声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