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讲的是一个人追求“成为一个人”、获得不灭灵魂的过程,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终极追求,那么《蝴蝶》写的则是一个完全世俗的生活。《海的女儿》的主角是女性的,而《蝴蝶》的主角是男性的。
有一只男蝴蝶,他想要在群花中找一个恋人,当时正是初春的时候,番红花和雪形花正在盛开。但蝴蝶觉得她们只是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太不懂世事。他要寻找年纪较大一点的女子,于是他就飞到年纪较大的秋牡丹那儿去,但又觉得她们未免苦味太浓了一点。
紫罗兰有点太热情;郁金香太华丽;黄水仙太平民化;菩提树花太小,此外她们的亲戚也太多;苹果树花看起来倒很像玫瑰,但是她们今天开了,明天就谢了——只要风一吹就落下来了。他觉得跟她们结婚是不会长久的。金银花又是板平面孔,皮肤发黄,他也不喜欢。
后来,他看到豌豆花既娴雅,又柔嫩,而且是家庭观念很强的妇女,外表既漂亮,在厨房里也很能干。正当他正打算向她求婚的时候,看到这花儿的近旁有一个豆荚——豆荚的尖端上挂着一朵枯萎了的花,得知这是她的姐姐,他仿佛看到了她的未来,马上又吓退了。
最后,秋天到了,只剩下薄荷还有香气,蝴蝶就飞向地上长着的薄荷那儿去。“她可以说没有花,但是全身又都是花,从头到脚都有香气,连每一片叶子上都有花香。我要讨她!” 于是他就对她提出婚事。但薄荷却拒绝了:“交朋友是可以的,但是别的事情都谈不上。我老了,你也老了,我们可以彼此照顾,但是结婚——那可不成!像我们这样大的年纪,不要自己开自己的玩笑吧!”
总之,蝴蝶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老单身汉,天气冷了,他乘着一个偶然的机会溜到一个房间里去了。这儿火炉里面生着火,这时候他未免有点难过:“一个人应该有自由、阳光和一朵小小的花儿!”
文章到这里为止,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挑剔的老单身汉的心路历程。他的贪婪,造成了他命运的悲剧。
你看,他理想中的妻子要既可爱又懂事、既不太冷漠又不过分热情、既不太华丽又不过分朴素、既要现在美丽又要永远保持美丽。他哪是在找妻子呀,他简直是在找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为什么很多人错过了很好的择偶机会。遇到温柔的,可能嫌她事业不够强,遇到事业强大的,又嫌她家务不行。对于女生来说也一样,有一句俗语说,又要对方有才,还要有财富的那种财,然后还要一表人才。可是这些挑剔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却往往没有相应跟上。
不光婚姻如此,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世间事没有十全十美,缺憾却无所不在。学会取舍,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当我们面对一个选择时,可以去想想,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你可以列下自己的需求,然后给它们排个序。当它可以满足你的绝大部分需求时,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说,有的人找工作,想要工资多一点、事情少一点、离家近一点、领导好一点、同事牛一点、未来前景广一点。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想想,你对一份工作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假如面前的这份工作平台很大、发展前景很好,那么牺牲一点点薪资,也未尝不可。
我们继续来看看这只老单身汉的蝴蝶的命运。
冬天到了,他在温暖的房子里飞着,这个时候,他被人逮住了,穿在一根针上,藏在一个小古董匣子里面,成为了一个标本。他说:“这的确是不太愉快的。这几乎跟结婚没有两样,因为我现在算是牢牢地固定下来了。”
这里也许部分地暴露了安徒生的婚姻观,他对婚姻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既向往又恐惧的心理,毕竟,婚姻代表着温暖,但也代表着被固定,起码是部分被固定。
所以这里,对恐婚主义者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所有的爱肯定都会意味着损失一部分自由,深刻的关系总难免离不开固定。情到深处甘心放弃一部分自由,放弃一部分快乐,这些都是难免的。
我们在蝴蝶身上,能看到一个更熟悉的模样:一个杠精的模样。
杠精是怎么样的呢?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难以发现自己的局限和愚昧,失去了尊严而不自知,每当遇到问题就缩进自己的乌龟壳里,用精神胜利法让内心获得些许安慰。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也挺好的呀,至少他可以维持乐观的心态。但是他真的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知吗?肯定不是。他意识到了残酷的现实,但是在现实面前,他选择了逃避,然后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找一些借口,好活一天算一天。这样的乐观是虚假的乐观,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富足,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蝴蝶最终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临到最终还在嘴硬。变成标本,怎么能跟结婚相比呢?他能留给人们的,也只是一个警示的故事罢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蝴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