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言而无信的三毛,在荷西去世12年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这个言而无信的三毛,在荷西去世12年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作者: 伊印 | 来源:发表于2020-09-18 16:11 被阅读0次

    每当看到有人离开的消息,心里总是不好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自杀?明明前一刻还好好的跟平常没有两样,下一秒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

    从这次的吴仁惠到之前的雪莉,为什么他们都会选择自杀?

    逝者已逝。无谓的揣摩对人来讲是不尊重的。

    但是,我也想写一写这个话题。活得好好的,明明这世间水波温柔,阳光明媚,为何人会选择主动给生命画上句号?

    都不怕死了,还怕活着吗?

    答案是:怕的。

    曾经写下“你来人间一趟,要去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这样明朗句子的海子,却选择了最残忍的卧轨自杀。

    三毛走遍万水千山,把红尘动人写尽,可是在荷西去世十二年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太宰治传奇般的5次自杀经历,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把人间失格悲欢离合唱尽。

    人世真有那么恐怖吗?

    人心有多么让人失望呢?

    求而不得,是内心的缺口。

    为何心若灿阳,却能够如此残忍选择结束?

    其实纵观历史,看看那些手动选择结束的人,大多并不是常人以为的阴郁寡欢,或者看上去就很不一般很奇奇怪怪的。

    相反,是那些看起来阳光开朗,看着怎么也不会做出这样极端选择的人选择了这一个结束,才会让人感受到分外震惊。

    这到底是为何?

    我在自己的小说《白色曼陀罗》里,也是以这样的一个片段串联起他人的一幕幕。

    “她关心山草树木,见到奇特的植物也要去问询一句。

    看上去实在不大像会自杀的人。”

    事实上,这个世界有人在做伪君子,有人在寻真自我。

    热情、开朗都是性格的色彩之一。本来这世上性格千万种,却偏偏有成功学鼓吹要外向,要去交流,要掌握足够的人脉,这样以后成功才有你一份。

    世上对错被庸人论断,对簿命运殿堂。

    我们一边犹豫着怀疑着不愿着,一边又劝说自己这是生而为人必须要经历的。这就是人生啊。

    熬夜、加班,996的人在嘲笑路上的漫无目的?

    这世上大抵可以分成两种人。努力的、不努力的。

    有很多辞职去旅行的人,有许多兢兢业业埋头伏案的人。都没有对错。却总是有不安分的流言蜚语跑出来议论议论这个,再批驳批驳那个。好像只要不坚持他的,世上一切都是错误。

    人各有志,只要你追随自己喜爱,那就不要管他人意见。

    说你自私?那说你自私的人又何尝不自私?

    承认自私,不比遑让无私更让人觉得坦然么?

    你管他日进斗金或是青崖白鹿,恣意快活也是一生,畏畏缩缩也是一生。难不成还能向上天再求五百年?

    我爱哭的时候便哭,

    我爱笑的时候便笑,

    我不求深刻,

    只求简单。

    到底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

    三毛在她的著作《雨季不再来》提到这样一个观点: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她的文字很积极,也慈悲,给人生命种种喜悦,让人看到世界四海八方,原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和生活姿态。

    可是你知道“连死的勇气都有,何况活着呢”这句话是她说的吗?

    12年。她仍然选择了告别。12年忘不却。12年放不下。12年抛不尽。

    生命的历程滔滔流逝,裹挟着那些你的珍藏,一点一滴消逝在时间的轮回。

    越快乐,越悲伤。

    那些看起来嘻嘻哈哈的孩子,也许心中藏着秘密无人可说,哪怕他们看起来再不在乎随意说着没关系,也请你不要随便张口伤害。

    言语割人,割人者不自知。

    不要去追求快乐躲避痛苦,让感受真真实实强烈就强烈。

    不要再掩饰自己悲伤告诉他人你很好。在乎你的你不必,不在乎你的你更不必。

    他人看法是他人眼界,你有自己宽阔一生。

    多希望日后黄昏漫步,还能偶然想起年轻的冲动,回忆自己,说一句,嘻,还好那时候我脸皮厚了点儿!

    生命长河,会有未知惊喜,是命运馈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言而无信的三毛,在荷西去世12年后,还是选择了离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uj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