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从《家事断舍离》中,窥视山下英子的生活方式

从《家事断舍离》中,窥视山下英子的生活方式

作者: 袁春楠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20:37 被阅读0次

本篇分3个部分,写给曾读或还没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们。

一、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二、山下英子的生活方式

三、阅读带来的思考


一、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很多人买了好几本《断舍离》系列书,经常把这3个字挂在嘴边,但其实不少人买了并不读,或者也说不清楚这3个字的含义。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观点的价值是在于使用的。

我之前读过5、6本系列图书,最近通读了《家事断舍离》。根据从书中看到的生活场景展示和文字观点,我整理出一条断舍离生活方式的定义,还挺简练易懂的。(任何人都可以总结出自己对它的定义。)

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本质是一种以使用者为核心,物品为辅助的华丽极简主义。家中持有的日常物品相对有限,不提倡屯货,但也不会限制购物欲望,使用者通常定期在多买和多扔中快速循环,在长期试错中找到最喜欢、精致的物品陪伴左右。

请参考春楠2017年整理出的一副生活方式四象限图,可以看到华丽极简的所在位置。可以说横轴以上的部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断舍离的生活方式顺应消费主义,对社会经济有促进作用,鼓励多买多尝试,不喜欢了就扔呗。这种生活方式为主的人,对海量的物质享受其中,也能对每件物品的选择和保留作出解释。

我认为每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就像没有价值观及排序有对错之分,生活方式也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每个人都能内外不拧巴,作到自洽就可以了。我推崇的,是每个人要先探索三观,根据三观清醒的作所有选择,这样不必要的物质试错环节被省去了,也间接的实现了环保。

二、山下英子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系列书中,都展示了作者山下英子目前的生活场景。作者目前的生活方式除了生活上断舍离之外,还有离婚后的独居生活、保持舒适、愉快的家居氛围和整理流程。她以不断写作出版新书、不定期演讲、持续经营断舍离品牌为主,每2、3天买一本新书,日常保持在300本参考书范畴。可以称为是以推广品牌为主的知识管理生活方式

用这种生活方式倒推出,她的价值观大概有事业、舒适、创作等几个关键词。

书中提到一点“有时候翻看一本书会对胃口、觉得美味,就一直看下去了。有时候只翻一页就不对味,马上选择合上书页,直接送人”。但书里没有讲清楚,为什么你会对有的人、有的文字接受或排斥?其实原因在于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一个重视舒适的人,再怎么推荐一件睡衣给一个重视时髦的人,很容易被不屑一顾。

如果你已经看过春楠的新书《脱胎换骨的人生整理术——爱自己从整理开始》,尤其是第二部分无形整理中的第四章,第3篇《决断,清晰的价值观让你告别纠结》。这篇中详细讲清楚了每个人怎么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并用价值观来选择身边的物品,以及要追求的生活方式。

更关键的是,你将获得一种看事物的角度。比如翻看一本书,你会跳出内容,首先观察作者是很中立的,还是站在哪几个价值观角度表达个人观点的。你们之间有交集吗?有冲突吗?

三、阅读带来的思考

1、本书优点

这本书的优点多,阅读体验好,排版、纸质清爽、舒服,是博集天卷编辑的优势。配图风格也统一是日式的,和文字契合度高。文字简单易懂,从头到尾2、30分钟就可读完一遍,不会让新手读者有畏难情绪,产生买了读不起来的障碍。这本书,相当于断舍离之家务扫除篇,据说已经卖了30万本以上。阅读前的期待,是希望获得升级版理念、人生智慧和家庭小窍门。有时候日常生活的积淀,在有一定人生阅历之后才会有。书中把早间、晚间、周末扫除分别整合成了清晰配手绘的流程图,还是很用心的。也许我在单身的时候,也会过得这么细致吧。

2、我更喜欢观点中立的作者

然而,我认为这本书重在分享术与器,在扫除、清洁上论谁也讲不出什么花儿了。道层面上的启示几乎没有,比较适合第一阶段、有形整理的需求者参考。书中观点比较个人化,角度不太中立。回想这几年读过的书,我最喜欢的是能引导读者找到自己方向的作者。

比如印度灵性大师克氏,读《克里希那穆提传》时,看到他一遍又一遍的告诉大众,不要相信权威、不要信奉、崇拜任何宗教、派系或任何人,甚至包括克氏本人,我内心是感动的。明明可以靠品牌、理念赚大钱,但克氏选择关闭了曾经接手的通神学会(要知道每年光会费就能收取一大笔),并终其一生布道。

当一个人明明有条件,但选择永远不给自己修碑立像,这太难得和令人尊重了。同样值得敬佩的是克氏系列图书的翻译:胡因梦。明明有名望、才艺和颜值,却选择把她探索过的所有外文身心灵图书一一翻译成中文版。众所周知,翻译图书赚不了几个钱。

未来再选书时,我会更去流派化,多选择观点中立、有时间验证、每一本书都能带来新启发的作品。

我也更加坚信,任何人的道路、推荐的方法和工具,都只是一种参考。哪怕是畅销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或《断舍离》(包括春楠的书)中提到的标准,你也不需要一一遵从。

所有日本、美国、德国、中国或其他国的整理术,好比儒释道,每个代表K0L或宗教派系有着不同的说法、理念、方式不同。但我想共同的目标,是帮助混乱的人找到自己的有序人生。

没有好与坏之分,每个人最终要学以致用,在方法和工具中试错,最终产出属于自己的系统和对生活的定义,坚持下去就好了。

3、轻断食不错,但得按点儿吃饭呀

作者提到有时候早饭随便吃一下或不吃,午饭、晚饭也是根据心情和身体信号,并列举了某位轻断食KOL的观点。中国讲究过午不食,吃饭7、8分饱是有必要的。但吃饭很随意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我认为每个时辰都有每个时辰的意义。肠胃该什么时候运作,都有时间点儿的。我过去上班的时候,总会拖延吃早饭或有时候晚上吃的特别晚,搞得有时候胃疼。去西班牙的旅行的时候,也看到全世界“最懒”的人们通常上午10点才起床吃早饭,中午饭下午1、2点才吃,晚饭要9点才吃。这虽然是一种活法,但不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逻辑。也许作者身强吧,我这个身弱者还是别给肠胃找麻烦了。

每个人无论一天吃几顿饭,最好能根据自身情况,定时、定点吃饭,让肠胃有稳定的生物钟。

4、凡事都讲“省”,会消耗大能量?

作者认为不要因为省钱,浪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我当然认为财富不是省出来的,为了省钱刻意货比N家,确实浪费很多时间。但省钱这一点,非常可能就在某些人的金钱观中屹立不倒。一个人决定是否要省钱,取决于他的经济状况和金钱观。对于金钱的观念,是每个人在社会、家庭、人生阅历中得出的产物。

平心而论,普通人和作者的收入管道压根不在一个层级,作者有在欧美、亚洲大卖几百万册的现象级《断舍离》系列,图书版税每年不知有多少。除了作家身份,品牌授权给一些国内外收纳工具厂家的回报,每年也有7位数以上。再加上断舍离线下课、千人大会等收入。赚钱容易时,想必金钱观会更容易在意效率而不是省钱吧。

另外,图书中否定环保精神的提倡,我认为不妥。过分的以人为核心,把万事万物只当做为人服务的资源,为了追求效率,轻易放弃节约和环保。这样太精致利己主义了。

利己是人性、动物性的本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每个人都最大化发展自己的利益,确实会促进商业发展,但如果不在仁义道德上对人作感化,不提倡让人存有情感、爱心、珍惜等观念,这个社会上的人岂不是太冷血了。

虽然我对环保能做的有限,但在选择日常用品时,还是会尽量用抹布取代更加便利的湿纸巾、纸抽。出门购物自带布袋,然后努力拒绝所有塑料袋和多余的包装。

5、如何看待这套现象级的图书

我认为断舍离最大的贡献,是给需要整理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哪怕还没有正式行动、彻底完成过一轮整理。但只要能常在嘴边念叨,至少在真正乱到不得不改变的时候,能被提醒着行动起来。

曾经到日本逛书店的时候,我非常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的多本书分别在4、5家日本出版社发行。然后中文版卖到中国大陆至少拆分到8家出版社发行。这几年出版的图书内容,反而一直没有超越第一本??

从我的认知角度,出书和在线上发行一套线上课是不一样的。线上课也许随着平台不再经验最终被人们忘却,而书籍会几十年甚至更久长存于世。每一本书是重要的作品集,要在前一本基础上有着真正的升级再出版才比较能满足日益成长的读者需要吧。

总之,我希望公正的评价一本书。我做到了: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阅读),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所说: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家事断舍离》中,窥视山下英子的生活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u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