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昨天共读的内容是第二篇•第七章《透视一本书》,这一章的信息量真的好大,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梳理一下这一章书中都讲了什么吧:
这一章主要讲了以下五个内容:
第一,是阅读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我们要揣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一本书,他想要干什么?另一个是作者想要干什么?我们发掘故事情节有两个方法,一是靠书名,二是靠前言。在这里,作者举了五个分别有关历史类实用类理论类和哲学类的例子。
第二,是说关于阅读的第三个规则:将书中中重要的篇章列出来,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有以下6点
(1)一本书中每个重要的部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第三个规则有一套可以运用的公式
(3)我们需要理清的是关于作品的本身并不是关于作品的主题。作者举了美国宪法和伦理学两类书,通过例子,我们了解到对不同的书都可以有自己的架构
(4)规则三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没有遵循规则三就没有办法有效地运用规则二。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点,作者经常会帮助我们的出书中的重点,而读者经常说不出重点的原因在于,一是他不会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二是他们忽视了阅读的这一条规则。第二点,在书中所举的例子,他们并不是唯一而又绝对的说明。
(5)这里将规则二和三分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方便,二是当我们抓住一本书的整体性时,便会立刻抓住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
(6)第三个规则所谈的不止是将各个部分排列出来,而是要列出各个部分的纲要。
第三,讲了阅读和写作的互惠技巧。我们需要注意以下2点:
(1)在一本书中,读者和作者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的骨架,而作者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并且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2)我们所讨论的两个规则是跟着一个基本准则来的,这个基本准则是: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两个规则可以帮我们区分好的作品和,坏的作品,这里一再强调这两个规则不但可以用来阅读一整本论说性的书也可以用来阅读其中某个特别重要的部分。
第四,是阅读的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并且区分主次。提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是有公式的,可以区分为理论性的问题和实用性的问题。
最后第五个,为我们总体概述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问题):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当我们运用这四个规则来阅读一本书或任何又长又难读的书书的时候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在共读的时候,总想着画视觉化,但是,在这次共读中,我的思维得到了刷新:
应该画的是脑图而不是视觉化。
因为我们很容易用自己的思维认知去理解作者的话,视觉化,恰恰是需要“创新”的,而在目前的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一个目的很简单,去理解,去剖析,去发现作者的整体的思路。所以第一个阶段的大量练习,是为了训练我们如何从这本书里面能够把重点挑出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涉入自己任何的主观的想法。
这张是我实践的脑图:
脑图在画脑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两点很难,一是“属性分类”(具体解释可以参照“共读(三)的最后”),二是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画脑图,不被小标题局限。所以,画脑图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刻意练习~
我会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进行刻意练习,希望能和小伙伴分享我最新的实践经验,让我们下次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