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形容各种淘气的孩子“熊孩子”,两岁多的宝宝对于父母来讲,更是淘气有加,难以揣测,各大论坛、书籍称这个阶段的孩子为“Terrible Two“。实际上,当我们通过阅读并观察孩子的行为,真正去深入理解他们,就会发现,那些让我们伤透脑筋的小心思并不“terrible”。
口腔敏感期
当当妈妈最近很苦恼,因为她发现刚刚两岁的儿子,又开始吃手了,看着儿子将大拇指塞进嘴里,贪婪的吮吸,屡禁不止,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全用上了,丝毫不起作用,当当有时候还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吃。当当妈妈一直比较重视科学育儿,知道婴儿用口腔接触感知这个世界,所以在当当几个月吮吸手指时,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给予足够的自由任由他吮吸,可是到了两岁,当当依然视手指为美味,当当妈妈不知所措,对于儿子吃手,该放任还是约束呢?
实际上,有此苦恼的不止当当妈妈一个人,很多宝宝到了两岁,都出现吃手现象,孙瑞雪老师《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把这个称作口腔敏感期,口腔敏感期过渡时间的长短跟所提供的满足条件有关,有的宝宝因为婴儿期吃手被制止,口欲得不到满足;有的宝宝因为婴儿期用口腔探索环境不够充分;还有的宝宝是看见小伙伴吃手而模仿。。。总之,两岁宝宝吃手是一个常见而正常的现象,家长无需大惊小怪。只要了解了两岁宝宝的这一特性,问题可迎难而解。
口腔敏感期严重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抢别人食物,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捡掉在地上的食物,家长发现孩子进入此敏感期或者尚未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时,一定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和享用食物的机会。对于宝宝吃手,首先父母不可以暴力制止,更不能恐吓,要平和对待;其次可以给宝宝提供可以咬、吃的东西,选择软硬不同、质地不同的食物供宝宝品尝;宝宝一天天长大,心智发育迅速,“要面子”也是宝宝特点之一,尽量不要当着外人呵斥、批评宝宝咬手的现象,尽量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杜绝宝宝咬手;另外,等等我们的孩子,给孩子一个过渡的时期。笔者当时是和宝宝约好,可以少吃一会儿,之后便不能再吃,宝宝欣然遵守,以后逐渐减少吃手次数,再辅之以上方法,帮助宝宝顺利渡过口腔敏感期。
了解了这些,妈妈们是不是可以take it easy 了呢?
自我意识产生
琪琪两岁半了,一向大方、乐于分享的她突然对自己的东西开始“小气”起来,小朋友摸一摸,她赶快跑上前,护住自己的东西,并大声喊:“是我的”,如果父母劝她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时,她还会大喊大叫另外,琪琪也表现出了攻击行为,有时候几个小朋友玩的好好的,琪琪就会突然推小朋友一把,这让家长很“头疼”。
琪琪的这种表现是“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两岁半,随着孩子语言沟通能力大大提升,这种表现会愈来愈明显。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会喃喃自语或者模仿他人的动作、语言等,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没有主见,他们在模仿他人过程中分清“你”和“我”的角色,自我意识加强,从而辨别不同,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父母沟通交流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孩子刚刚建立了自我意识,会认为,我的玩具就是我的,别人拿去就不会再还我,所以,不要急切的要求他们去分享,等孩子长大一些,知道被借去的玩具会还给自己,自然就知道分享了。针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切忌严厉斥责,要理解孩子“自我敏感期”的过渡,用平和的语气,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慢慢的,宝贝就会用语言取代吼叫。两岁半的孩子,攻击性很强,有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东西,有时又会令人感觉莫名其妙,这个时期的宝贝在相处时会带有试探性和实验性,即使攻击对方,也经常是实验性的,他对攻击对方的后果非常好奇,不要简单的把孩子去定义为‘’好孩子‘’或者“坏孩子”,大人要分情况适时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因为保护自己的东西打人时,可以借鉴著名早教产品《巧虎》有一集叫《巧虎之好好说不打人》,巧虎看见小狗的饼干,想吃,就上去抢,小狗生气打了巧虎的手,巧虎哭了,小狗妈妈说:‘’打人是不对的,如果你被打是不是觉得也很痛呢,东西被拿走的时候可以用说的,打人是不对的哦”。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习惯于直接命令“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忽视了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渐渐的,孩子会铭记于心,也能友好的处理类似情况。当孩子常常莫名其妙的攻击别人时,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在家是不是把打闹当成玩笑,以至于他们把打人当成了一种交际方式,其次当孩子打人时,要很认真严肃的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并让他自己去向小朋友赔礼道歉,如果屡说不止,就让他们承担小小的后果,比如事先约定好,如果打人,就不可以玩某个玩具,以此来约束他。
两岁半的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还不能同其他孩子产生“合作”的意识,需要家长耐心有细心的陪伴,多给孩子正确的引导,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
俺娃是个强迫症
看过一篇文章,各方宝妈对自己的两岁孩子关于强迫症的吐槽,比如,每次上楼都要关一下电表箱,每次都得抱着他关;坐在餐椅上吃饭,要是掉一粒在凳子上,必须捡起来,哪怕小屁股盖住了也要找,然后拿纸擦啊擦;泡奶粉的时候非要自己泡,有一次,偷偷加了一勺被她看见了,哭啊哭,非要倒掉重新来过;有一个宝宝,跳舞时,要求她妈妈必须站在舞蹈教室玻璃门的正中间位置看她跳舞,不能左也不能由,她时不时还会扭头检查一下,一旦发现偏了,就挥手示意她妈。。。。。。简直就是吐槽加比惨大会,以前看这篇帖子,忍俊不禁,觉得很奇葩的行为,直到自己的孩子来到了terrible two,才发现,这些不过是“”强迫症“海洋的几滴水,在与“强迫症”斗争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在孙瑞敏老师的文章里,叫秩序敏感期。
两岁多的宝贝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孩子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堪。对这时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进入幼儿内心,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变的逻辑核心被抽象出来,在此基础上,事物的形式可以变化,甚至千变万化。这个时期,因为孩子“无理取闹”和近乎‘’强迫症”的要求,常常让家长手足无措,以家长的威严来强行要求孩子。熟不知,一旦孩子在这个阶段被尊重,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为了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
针对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在态度上尊重他们,不可以看着孩子因为某些秩序的破坏哭泣,自己却哈哈大笑,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秩序敏感期也会延长;其次,尽可能满足孩子合理的秩序敏感期需求,比如坚持自己冲泡奶粉,坚持开关灯。。。,没有破坏性又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如果孩子的某些秩序被打乱,且不能恢复,要理解他们,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第一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告诉我们 ,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诉求,用“原来是这样”、‘这件事让你很伤心’类似语句回应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一句话,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两岁孩子的行为以及此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才能迎“难”而上,迎“刃”而解,祝每个孩子的两岁不再terrible,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两岁的各种敏感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