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昂老街的西面有一座清远桥,在清远桥的西面一点点,有一处高大恢宏的大宅院,这就是下昂古镇上有名的古建筑民宿“猪头屋”。这儿的老百姓至今还代代相传着,这么一个对人有启迪意义的老故事。
我先来说一下,这所临水而建的老房子的规模和外型吧。这所清代的朱家宅院,一共是三开间三进深,中间有两个一大一小的天井,南北座相,东西两侧是过道厢楼,是典型的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三开间三进深走马楼屋型。这所楼房,前面有三开间楼房,后面也有是三开间木楼房,平时在楼上,你可以不下楼梯,直接在楼上,就可以通达每一个大小房间。我们湖州人俗称这种营造方式叫走马楼。
这幢古建筑的外型,大体上呈长方形。以前在这所房子的东西高墙两侧旁,还各建有两开间的平房,又叫灶披间瓦房,也许是这户人家的老邻居或属亲。
这儿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乡亲告诉我,这所老房子从外型上看,中间的高大楼房象一个大大的猪头,而两边的瓦房,低低的披在两边,活象猪的两只耳朵,整体上看这一群房子酷似猪头,所以下昂一带的老乡民,戏称这墩房子叫猪头屋。
这所房子的后面,还有朱家的后代住着,一位六七十岁妇女告诉我,他家的房子也是跟朱家的老亲戚买的。因这房子是她老公的娘姆的祖居地,老辈讲,这所老房子应该是清朝期间建造的。
故事是这样的,朱家的先祖有上百亩田地产业,年年有租金,省吃俭用,经营有方,家境富裕了,就在这儿营造了这所私家高墙大宅院。
当时,朱家当家的阿婆媳妇,都十分能干,非常热情。时常用家中的好茶、好东西待人,每天烧热粥、热饭、热点给他们造新楼房的泥师木匠们吃。餐餐有荤有素,把工匠当上等客人招待,每餐都烧鱼头鱼尾给工匠们吃,就是不见鱼肉芯。泥师木匠们见天天如此,渐渐地日子长了,就不开心了,他们慢慢地都误会了,以为这么有铜细的大户人家,有名的下昂大富豪怎么天天烧鱼头鱼尾给我们吃,没有见过吃过鱼肉芯呢。太小气,太鬼了,太不象样子了,就悄悄地商量出了一个恶招“淹阳”。工匠们偷偷地在墙身里做了一个空斗墙机关,里面做一把吃鸦片的烟枪,又在房顶的正梁里做了一部小风车。期望这户小家子气的朱家,子孙吃鸦片大麻而败家,万贯的家财跟风车一样只扇出,不扇进。
房子造好后,细心的主妇,当家娘姆,才把省下来的好鱼肉芯,晒干了的草鱼干、青鱼干,用厚纸包了,给每一位泥木师傅一大包。这时师傅们才明白,原来每天只给他们吃鱼头鱼尾,把好的鱼肉芯留下来晒干了,这时,“淹阳”的工匠才后悔了,可后悔已来不及,无法改了。这么气派大方的大房子己经完工,没法把“淹样”的东西,在房子中拆下来了,“串棚了”就更羞了。
三年之后,这个原来大富大贵的土豪就开始败落了,财运不佳了,子孙中出了好多个败家子,有吃喝嫖赌,有好吃懒做的。就这样,不理家业,坐吃山空,家道就这样慢慢中落,破败了。
后来,营造“猪头屋”楼房的机关的泥工木匠师傅们知道了,东家出事了,朱家的家道不象样子了。心里顾意不起,就悄悄地来到朱家,说修修看看房子,才上去把“淹阳”在墙中和梁上的东西拿了下来。
这么一桩事后,朱家元气大伤,家况从此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财源发达了。朱家的子孙后代先后络续离井背乡,带着家戚外出谋生了。令人欣慰的是,我了解到这户朱家,好多后代生活在上海、菁山等地,有的还家境富足,生活平高。还有人常来祖居房查看。
遗憾的是这么一间,对下昂子孙后代有教育警示意义的人文豪宅,墙门南侧的三间木楼和厢房已倒塌中,只剩外围残破的高墙,还勉强地耸立着。
“猪头屋”的老故事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有时你真心待人,也会产生误会;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富不过三代,家风败坏了,会贻害子孙的。
2020.3.19晚朱水桥整合书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