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应征者会说点无伤大雅的小谎,比如夸大语言能力、办事效率,或是编个离职原因。但研究发现,其实面试官也会扯点小谎,包括美化企业文化,或是强调现在薪水低但升迁机会很多。在这样的状况下,双方如何自保,不如听听专家意见。
征才面试时,其实应征者与面试官双方都可能会「说谎」,研究发现,真的会一五一十照实交代的比例不到5%。应征者可能会夸大经历,甚至捏造专长,或是掰个离职理由,强调自己想找个更能发挥的公司。面试官则可能会美化企业文化,实际上员工都在做牛做马,但却跟应征者说每天准时下班。而当公司给不出理想待遇时,也可能强调公司升迁机会很多,只想先找到人再说。在短短10~15分钟的面试中,80%以上的应征者都不会照实回答,平均会说上2~3个谎。面试官也或多或少都会撒点小谎,包括美化公司的真实面与发展前景。
应征者自我美化的4个原因
-
套交情
如果面试是在面试官办公室,很多应征者看到对方有什么小东西,可能就会撒点小谎,希望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或是拉近距离。举例来说,面试官桌上正好摆了去某地旅行的照片,于是为了拉关系,应征者可能会冒出一句,「咦,我最近刚去过那里」,藉此拉近距离。或应征者可能只是有运动习惯,但为了投面试官所好,硬掰自己也跑马拉松。这些小谎看来无伤大雅,但后来进入公司后,却可能成为不信任感的潜在因子。
-
隐藏意图
很多应征者在被问到:「为何想来我们公司」时,会不由自主地列出一堆理由,像是很欣赏企业文化、想来实践理想等等,但事实上,真正理由就是想要一份稳定收入。然而,东扯西拉的下场,往往是禁不起追问。例如当面试官进一步问,企业文化到底那一点吸引你时,答不出来反而扣分。因此,除非真的很了解,不如直接回答:「我希望能有更好的待遇」。
-
配合演出
应征者往往会对企业预设立场,先假设对方是个霸气、强势的企业,所以也勉强自己摆出自信满满的姿态。但硬说自己的第二甚至第三外语能力很好,或是能力很强,就算面试官一时不察,或没能力实地考验,进入公司后也会露出马脚。
-
离职原因
应征者多半不会老实交代离职的准确原因,甚至刻意隐瞒自己先前没工作的时间长短。很多人在面试中说谎的原因,常是因为离职时跟前东家闹得不愉快。另外还可能夸大自己过去的薪水,希望能在新公司拿到更高薪水。
面试官自我美化的2个原因
-
营造正面形象
面试官往往告诉应征者:「本公司气氛好到不行」;「大家都是一家人」。但进了公司后才发现,准时下班根本是神话,周末加班也是常态。为了取信于应征者,公司往往会派出人气最高的部门主管当面试官,但他的个人魅力不能反映全貌。那么应征者要如何探问真相呢?不妨用「正反诘问」。先问面试官他愿意回答的正面问题,例如「公司那一点最受员工喜爱?」;接着问负面问题,像是「那为何员工还要离职呢?」心理学家表示,先正再反,往往让对方更愿意说真话。
-
塑造人才制度完善待遇与升迁
可用以下问答为例:面试官问:「你前一份工作的年薪多少?」应试者答:「10万元。」面试官继续:「目前这项职务薪资没有这么高,但本公司升迁机会很多,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应该很快就能升职。」然而事实上,很多前例都显示,新人在进入公司后,加薪或升迁根本没有面试官说的那么容易。因此,才会有职场专家说,跳槽或等挖角,才是加薪的最好机会。
掌握面试通则,无往不利
研究显示,愈年轻的应征者愈可能夸大其词,因为他们的职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只好硬撑。但职场专家建议,与其硬掰一些自己没有的本事或经验,倒不如举出实际参加过的课程或活动,以及其他可能派上用场的软实力,比如很会时间管理、人际沟通或是专注力很高。另一方面,因为单靠言词很难判断真伪,就算是肢体语言也不见得完全准确,因此对应征者或面试者来说,判断的标准反倒应该是「听」。卢林说,如果对方能够举出实例或细节,可信度就相对较高;如果说错了,愿意马上更正的人,可信度也相对较高。面试就像一场斗智游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如何在真假中辨识出对方的真心,以致于日后能成为真正共事的伙伴,这就要看彼此的功力了。#你好面试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