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究竟什么是我们积极学习、健康生活、不断创造的根本动力?是鲜明而有意义的目标感。然而,人的一生,最难确立的也是鲜明而有意义的目标感。
我们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发出疑问,作出困惑的、盲目的选择。我们不清楚自己所学有什么价值,关乎什么问题?能带我们到哪里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的学习是无效的、无意义的。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目标,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新课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帮助每一位教师有方向感地去重新定义学习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新课标新课堂的第一要义,就是学校要重建一个帮助学习者不断寻找自己个体生命目标的“导航系统”,以及如何有效习得驾驭这个系统的关键能力。
新课标五个基本原则中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学科学习的标准不是知识的习得,而是指向了价值观、品格和能力。课堂的45分钟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学科所学的知识,究竟指向什么价值?学习中是不是告诉了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何以今天的所学应对明天的挑战?以及该怎么去生活中应用?
新课标第四个原则——学科间的知识整合和贯通学习。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与社会、宏观与微观拥有完整贯通的认知,才会产生完整的价值观、包容的品格力和可迁移的素养能力。
新课标第五个原则: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以致用甚至用以致学。而学的多用的少,想得多做得少,学习了,但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是目前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
真正的理解需要“具身学习”,需要切身的相关、沉浸的实践、代入的场景,才能激活单一知识表象背后的核心症结、多层原理和生态关联。真正卓越的教师,学的多用的多,边学边用,拿来就用,在不断解决一线问题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在他的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提出了儿童教育节律的三个阶段:浪漫、精确、综合。在他看来,浪漫阶段是儿童对世界的模糊综合的感知,在体验游戏和生活中去实现领悟;精确阶段进入到分门别类的理解、分析和论证,而综合阶段则是知识的完整串联和运用;根据怀特海的论述,学校课程理应去遵循综合、分科、再综合的路径,而再综合已不再是简单的学科整合与知识联系。
本届课程周最重要的主张:课程与课堂、教育和教学,要学会导入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个体目标,拆分每一个侧面待解决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目标最有价值、最有效果的“重新定义”。
学习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师生活动的契约,也是通往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导航系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代呼唤当代学生的学习目标要实现工具属性、价值属性、行为属性“三位一体的平衡”,课堂不再仅以知识点为中心,教育教学的质量正不断聚焦综合素养、多元智能、完整生命、健全人格,指向“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老师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在常态学科教学中以更加立体的教育目标设计更具开放度的教育教学形式去激发学习者更好的感知、探索、描绘属于自己的生命愿景和成长目标,这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中国基础教育在课堂生态中的当下命题:
面向未来的学生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指向整全性人格发展的课程体系如何搭建?
课堂设计怎样突破?
评价该如何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评价之后该如何展开意义的构建?
我们如何以技术去赋能和实现个性化的成长目标?
学生在关键能力的发展和打通学习目标的进程中,老师需要构建怎样的学习场景?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看见自己、看见社会、看见他人、看见世界,最后看见自己的道路,这是本届课程周共同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