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上高一的女儿妍妍给她妈妈打电话,说了三件事,一件事是自己的第一任同桌小硕因为学习压力大得抑郁症,暂时退学回家治病去了;班主任又给安排了一个同桌,某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之后,新同桌小琪跟妍妍私下里说,自己想跳楼,吓得妍妍给班主任汇报之后,又赶紧给她妈妈打电话(学生办的都有电话卡),好在小琪的家长已将其接回,回家进行劝解疏导;第三件事是关于第一次考试的,成绩在班上不是很好,第二十六名,感觉有点对不住父母,让我们不要埋怨她,妻子对他进行了安慰……
我听说之后,觉着这三件事都“非同小可”,这涉及到教育的“指向”问题,教育的目的最终到底是要一个好的分数呢?还是要一个思想健全、心理强大、抗挫折能力强、身体健康、能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成长的完整的人呢?我不知道被接回的那两个孩子家长心情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家长肯定是非常郁闷和糟糕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我想我们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天天在做的教育工作,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他说:“ 对孩子来说,教师最大的不公平是不公平地给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而且还要让家长来处罚他。”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善意相信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激发起积极的智力劳动的推动力。“ 绝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来束缚住儿童的思维。”
我又想到了厦大附中姚跃林校长在他的作品《让教育尊重生命》中,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
我想,每一个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了几年学,还没有等到大学毕业,却等来了一个抑郁症的孩子、等来一个想跳楼的孩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个思想健全的人, 而并非要一个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干巴巴的分数。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学校领导赵校长在领导班子例会上强调取消月考,这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让“双减”落地生根、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看来任重而道远。
2022年10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