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年意淡化?
冯骥才老师在人民日报刊发了《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正是我们当代人对于自己这一代精神文化的亵渎。年意淡化似乎最早从城市开始蔓延,农村人居住在城市,过年总是要回农村过年,觉得农村的年才是真正的中国春节。但是,从今年西安提出的"西安年最中国"的口号开始觉得城市越来越重视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年意淡化?如今,农村的春节也觉得年味越来越淡。没有了童年踩高跷,舞狮,舞龙,看花灯。把鞭炮一个一个拆开去放。每个自然村都会精心准备各种秧歌舞蹈,元宵节的时候去县城比赛。如今,农村的年成了同学聚会,攀比,低头玩手机,打麻将,再也没有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的时候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丢掉了我们的年味?
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带给我们80年代人的快乐远远低于过年带给我们的压力。80年代的人群正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面对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经济压力,面对我们中年的年龄压力,我们对于新年的感觉越来越淡,总觉得过年自己距离人生的终点又走近一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新年的感觉越来越淡,只有童年的新年记忆才是真正的过年。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新年已经觉得和七年夫妻之痒的感觉一样麻木。
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年意淡化?二.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已经不再是期待。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我们对于新年的感觉和期待越来越不在乎。记得儿时的新年,一把水果糖就觉得是很富有了,去走亲戚总是偷偷的多装几个糖果。记得,我们家有一年过年,爸爸买了大概有12个小点心,大家都舍不得吃,每个人分一个,尝下味道,可如今,点心还是原来的点心,可买的时候不再是几个几个买,也再也不用分点心,大家都不会去关注和争抢了。原来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鸡鸭鱼肉,如今,每日的餐桌上都可以吃到。所以说,春节美食令我们的期待度减弱了,我们对于春节的年味也就弱了。
三.春节联欢晚会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春节精神食粮了。春节联欢晚会曾经是我们对于春节讨论最热的话题,今年的春节晚会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各自喜欢的明星。可如今,我们对于春节晚会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对于我们喜欢的节目和明星关注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多年前,我们团聚一起看晚会的情景也一去不复返了。
四,邻里亲戚之间走动越来越少,不太重要的亲戚关系也越来越淡。曾记得我们这里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大家都是成群结队去给年长的拜年。可如今,每一家人口都少了,大家也不再结队去拜年了,也就再也没有了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玩的情景了。
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年意淡化?五,手机让我们越来越冷漠。过年回家,每个人都面对最多的不再是父母,而是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手机成了春节排除寂寞的最好方式,大家交流的越来越少,手机拉远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六,欢度春节的方式的方式越来越多,让我们丢掉了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大家春节外出旅游的越来越多,自然就没有时间去准备春节民俗活动,自然春节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淡。
我们总是再要求获得,而最后失去的越来越多,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的越来越孤独,这就是冯骥才老师提到的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