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对于喜欢历史,但又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无从下手的朋友来说。把洞察整个历史体系、框架当作阅读历史的第一步,了解历史的大致脉络,之后细挖历史事件,是个不错的选择。
学习历史,不光是了解历史当中的人物、故事,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分析,其历史故事背后的深层原因。因为,学习历史,并不是看热闹,看历史故事的精彩,而是洞察故事背后,那人类发展的规律,人性发展的本质。
中国历史的总脉络
中国历史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周秦之变之前。第二阶段是从秦始皇到晚清。第三阶段是从晚清近代化到现在。
纵观世界历史,总有许多基础的共性,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城邦,从城邦到国家。人类从最早的小而精,走向了大而广。
在战国之前,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和谐的。局部的战争,多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国力,彼此打打杀杀,战争不断。个人感觉有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打,也稀里糊涂就结束了,没个具体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春秋的战争比较有意思,参战双方都是,摆好阵型,列好队,大家说开始才能开始,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不能乱来。万一对方没准备好,或者粮食不够了,还可以救济一下。不能趁其不备,不能偷偷摸摸。有点像武士格斗,不管成败,精神上首先不能输。
然而到了战国,就完全不同了,干掉对方是最终目的,哪有什么约束和限制,无所不用其极。其实这是因为一个容易忽视的原则造成的:铁器的出现。
铁器出现并运用到农耕后,人民的生产力大大提升,不断的需要开荒、开垦,人口也极速上升。在生物学中,种族在一定环境中,当在数量饱和值之下的时候,种族内体现的是合作关系,一旦超过饱和值,这种关系就变为竞争关系。所以,就那么多地方,你多了,我就少了,竞争就开始了。
秦统一六国之后,基本的政治体系被确定下来,从此整体制度的大框架也确定了。自此以后,各朝各代只不过是对该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这里需要提的是,中国是全球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这取决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障,呵护这中华民族的人民,免受了大规模的外族入侵,致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也正因为这一点,中国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到唐朝的鼎盛,再到清朝的落后,一套体系完了几千年。这或许也就是中国在近代史中的落后与无能,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其他国家都在不断的用新制度和思想自我升级。然而,中国这个巨龙,却因为惯性,很难停下来或者改变。
儒家思想的再思考
大众普遍认为,中国自汉武帝此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民几千年。然而,我们似乎进入了董仲舒的圈套之中。任何一个思想,都离不开它当时所处的时代。遥想春秋时期,孔老夫子提出儒家思想的时候,实际上是推崇小而精的人和关系。儒家思想的本质来源于周礼,孔老夫子周游列国,为的就是把复兴周礼,让人与人相处在礼仪之下。然而,董仲舒把“三纲五常”,沁透到儒家思想后,孔老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成功的偷换了概念,成为帝王统治思想的利器。从此,新版儒家思想代代相传,帝王用儒家的思想教化人民,用法家的思想统治天下。这一点的过人之处在于,摒弃了秦朝从用的被人唾弃的法家思想。然而在皇权之下,一场法家“人之初,性本恶”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秦王的思想与郡县制
吴起当年为了践行法家的那套思想,连妻子都杀了,也真不愧是对“人之初,性本恶”的身体力行。然而他的变法,虽然在楚国已失败告终,但是却被商鞅借鉴和学习。而秦王通过商鞅的变法,迅速迎来了咸鱼翻身的机会。从一个以养马起家的一群人,一下变成能征善战的战斗民族。论功行赏简单粗暴,有人头说话,有响应的公式直接套用,让人民把战死沙场当成一种荣耀。巨大的人体绞肉机,一旦开启,一发不可收拾,终究干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郡县制度虽然是抄袭来的,但不否认,这个制度的高明和伟大,自出现以来,就奠定了其千年的巩固地位,从未被动摇。中央集权制得意充分的发挥,真正的做到了“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却派遣不停”。无乱你在哪,政令均可达,这种一杆子到底的制度,对与皇权的巩固,确实功不可没。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法家为秦国这个巨型机器,装上了动力无比的发动机。但是这个机器的致命缺陷,就是似乎忘记了安装刹车装置。以法家起家的秦国,在始皇帝预计可传万代的计划下,不到十五年就将自己彻底断送。然而这一切,都因为法家的思想。严苛的秦政,人民敢怒而不敢言,一个偶然的机会,陈胜“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揭示了无数秦人的心声;“天下苦秦久矣”。
皇权的内外循环
皇权的至高无上,自然引来了无数人的向往。一场场围绕皇权的内部斗争,不能的再历史长河中重复上演。
“防火防盗防闺蜜”,然而,对于皇帝来说,这些还差的太远。儿子没防住,就有李世民。媳妇没防住,就有武则天。近臣没防住,就有张居正。宦官没防住,就有赵高。亲戚没防住,霍光。天下皆不可信啊。看来当个皇帝,真是不容易,一个个丰功伟绩的君王,估计都要具备一颗非常人的心,要超越感性,直面人性。
为了防止以上事情的发生,各位皇帝也是绞尽脑汁。总体来说连个纬度的方案:
横向:通过重用权利小的人,来进行制衡权利大的。从宰相到尚书。
纵向:通过分散一人集权。从宰相的职权分散的三省六部。
似乎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皇帝通过亲近内部人员(宦官、近臣等),来限制外部人员,然后内部人员随着权利的不断壮大,也就成了权臣,成了新的外部人员。皇帝继续通过组建新的内部人员来对抗,如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个人愚见,如有疏漏,请予指点,多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