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路都有“路”

作者: 醒职场袁茹锦 | 来源:发表于2016-12-22 23:29 被阅读37次

    四年以前,她做了一个读书会,叫做“明晰读书会”。每次沙龙,首先分享书中的内容,然后让参与者在现场进行逻辑性总结发散性延伸,旨在帮助他人明白创新的来源,并且把思维梳理清晰。

    “明晰读书会”每周举办一次,有时候是她给大家分享书中的内容,有时候是另一个人给大家分享。

    分享结束之后,他们会通过引导技术,让参与者进行“成果展示”和“头脑风暴”

    因为每次仅收10元的茶水费,所以能够吸引到不少人来参与。只是,没有利润的运营,导致这个读书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半年之后,亏损得实在厉害,她觉得这个读书会做不下去了,可是又心有不甘。

    犹豫不定的时候,她遇到一个做软件的朋友,他们公司做了一款配对游戏软件(一个小游戏,可以测试出你和另一个人的做恋人指数、做朋友指数、做竞争对手指数......等等),但好像市场反馈不行,正准备砍掉。

    她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觉得特别好玩,不停的把自己和身边朋友的数据输进去,一个一个的进行“配对”,然后捂着嘴偷偷的笑。

    可是,那个做软件的朋友说,这款游戏没有市场,就快要终结了。

    她好奇的问道:这么好玩的游戏,为什么要终结呢?

    朋友说,你现在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对吧?你觉得它的价值在哪里?今天以后你还会再玩它吗?在什么情况下你还会继续玩?

    起初,她一脸懵逼;然后,她默默的缓缓的点头,觉得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停了几秒钟之后,她的眼里突然泛起一道光,仿佛如梦初醒。

    她满怀感激的看着这位新朋友,真诚的说:你真是一语中的。

    这回,轮到那个朋友懵逼了。

    回去之后,她关闭了“明晰读书会”,然后给所有参加过活动并留下联系方式的朋友发信息,感谢他们曾经的支持和参与,但是,从此以后,“明晰读书会”不再存在了。当然,这个过程中伴着难过和遗憾。

    只是,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明晰读书会”会在四年之后,进化成她给自己的学员提供的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化书成课研习社


    当时,在听到那位朋友的连珠炮似的提问时,她的脑海中,出现了四个方向的问题:

    1、聆听用户的声音:

    参与者能理解和体会“明晰读书会”的宗旨吗?

    参与者知道“明晰读书会”给他们带来的价值吗?

    从之前的现场情况来看,答案是“不能”和“不知道”。

    “明晰读书会”建立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创新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但是,读书会的参与者,他们只会在有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分享的时候,才会来到这里。

    他们更多的是想了解书的内容,而不是在现场进行逻辑性的成果展示发散性的头脑风暴

    2、考虑产品的应用场景:

    即使参与者通过数次参加“明晰读书会”的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成长”起来的能力可以运用到什么样的场景中,他们也不知道,这些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你的产品,如果不能创建场景促发用户去应用,那么,这样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情境式教学课程在培训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3、用户定位:

    单纯从“明晰读书会”想要达成的目标来看,它针对的人群,应该是想要提升自己创新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力的朋友。

    然而,“明晰读书会”的沙龙活动开展方式,却并没有专门针对于这样的人群,而是几乎面向所有爱学习、求上进的人。

    这些人,或许有这样的需求,或许没有这样的需求,或许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在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需要提升。

    当你的用户定位不够明确的时候,你是找不到合适的变现方式的。

    4、与用户的“沟通方式”:

    你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否有助于达成你的目标?

    也许,你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和你的用户来沟通;也许,你是通过授课的方式和你的用户来沟通,也许,你是通过绘画的方式和你的用户沟通;也许,你是通过音乐的方式和你的用户沟通......

    但是,用户能否从你和他们的沟通中,体会到你想向用户传达的理念和信息

    如果用户体会不到,那么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达不到了。

    很明显,“明晰读书会”这种以“分享书”为主的“沟通方式”,并不能帮助用户意识到,他们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力。

    这就是为什么她会选择关闭“明晰读书会”的原因。

    这四个基础方向的问题,答案清晰了,“明晰读书会”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在“醒职场”写的每一篇文章,我开展过的每一场培训,都能让用户觉得有价值的原因。

    ——因为基于对这四个基础问题的考虑:

    每一篇文章/每一场培训,都有明确的用户定位,都有提前聆听学员的声音,了解学员各个层次的需求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篇文章/每一场培训,都会让投入其中的学员知道,这篇文章/这场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或达成什么目标。

    每一场培训,我都会运用情境教学法,给到学员使用场景,并在培训现场促发学员去运用课程中所学,然后通过引导和纠偏,帮助他们完善和精进。

    每一场培训,我都会根据学员的性格特点、行为风格、认知水平、需求变化、经验阅历,采用相匹配的案例工具和教学方式,采用对拥有这些“特点”的学员来说,最具实效性的培训形式。

    而这一切,来源于四年前,那个含着泪关闭“明晰读书会”的女孩,悟到的“做事之前需要考虑的四个点”:

    1、明确用户定位

    2、聆听用户的声音

    3、考虑产品的使用场景

    4、匹配与用户的沟通方式

    当你走到某一条路上的时候,转过头,你会发现,原来,你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路,无论是“直路”还是“弯路”,都有它的意义。


    当你汇聚了丰富的“因”之后,“果”会自然而然的呈现。

    也许最后的“果”和你之前想象得不一样,因为一切都在流动和变化之中。

    但只要有足够得“因”,就会有丰富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和你创造“因”的方向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条路都有“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mh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