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不少文学社群,有一种现象叫“分享经典”。或由专题平台请来几位大神儿语音讲述,奉为圭臬。或由其中成员轮流坐庄,每日一篇。看似学风浓厚,实则徒有其表,隔靴搔痒,更不见得入心入文。
于常闻农夫山泉有一句经典的文案词绝好,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此情此境,这句话放在这里最为贴切。
文学需要长期知识的积累和涵养,断不是读过几部经典照猫画虎就可以立竿见影功成名就的。
人于写作,真若的喜欢,便早已在内心里播下了种子,扎下了根。更不会因为网上疯传的那些最好兼职、文学写作和月薪过万那些鬼话而浮想联翩,到处被骗。
好的文章如贝里的珍珠,钢炉里的熔炼,水中的淬火,铁砧上的锤锻。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大凡向往于文的人,都是曾经心怀着一颗对经典的崇敬之心才被引发来到这条路上的。他们对经典的敬畏和学习是自发的,断非外力所能左右。
人食五谷,欢喜各异。心有所属,各归其类。是他的菜就是他的菜。不是他喜欢的,硬端到他面前他也没胃口。
此处,颇似时下的年轻父母“抓孩子,”社会上只要有的,被父母看成的优势资源便孤注一掷地端给娃儿们,学区房、幼稚园、各色明目的培训班、补习班。对父母来讲,这绝非一种好现象,上天父母赋予娃儿们的禀赋各有不同,若都一股脑儿地赶鸭子上架🦆🦆🦆,扭曲了娃儿们的天性不说,还浪费了不计其数的真金白银,最后落得个事与愿违,学非所愿。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更好的做人。对于父母教子,纲举则目张,父母若真能言传身教,给娃儿们塑造出一个良好的品格底色可以说就是功德无量了。剩下的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所以说,文学审美和取向与桌上的美食无异,习惯各有不同,偏好各取所愿。经典美食对于每个人而言,不是强拉硬扯的事。
对于这个问题,我更赞同毛主席在诗词里的那就话,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万类霜天竞自由。由他们自己去。
再有,一国经济都早已改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我们又何必非要在人思想喜好认知上统一搞计划经济那一套呢?
想游泳的,自然到水边,想过河的自然找渡船。不想要的,你就是拽折了胳膊也没有用。
长期如此,经典还是经典,搬砖还是搬砖,自己还是自己。
如此浪费了人宝贵的时间不说,每天都在东施效颦,反倒忘记了自己的来路,误人误己,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