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老师曾说:一个演讲是因为什么被观众深刻记住的?
来翻一翻,一场让人难忘的演讲通常还有些什么样的元素呢?
第一个元素:幽默。
这个能力是个很厉害的能力。幽默也有区别,是准备一个包袱到现场去抖,还是说得说得自然出现一个幽默,后者我的能力还好些。第一个写包袱我几乎没有试过,想想就觉得尴尬,可见那些能让我们观众真心自然地肆无忌惮地笑出声的脱口秀演员,都有着多么充足的准备和综合素质,“不尴尬”的幽默这件事本身就比我们想象的难很多很多。
人们都喜欢轻松开心的讲话,所以有幽默能力的公众人物都是最受人欢迎的。
但千万千万不要用网上别人用烂的段子和梗,最管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挖掘身边的趣事。这种小幽默的点很多时候来自于自己、朋友、家人的故事,通过你的洞察找到一个好玩的描述方式,这种现场效果是最好的。有没有让你想起特别火的《脱口秀大会》,里面的脱口秀演讲所说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感觉到那些他们口中的故事。
美国有一位叫做吉尔泰勒的脑神经专家,也上过TED,她曾经有过一次中风在四个小时内她的左半大脑逐步被关闭,语言能力和大部分的自我意识都丧失了,但右脑还在工作,所以就有了一次神奇的体验,她记得完整的过程。
她在演讲中这样描述,“我当时意识到‘天呐!我中风了!我中风了!’,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哇!这也太酷了!有几个神经学家能有机会研究自己的大脑啊?’”,这时观众已经笑成一片,吉尔博士抓住整个时机接着说“紧接着我脑袋里又蹦出来一个念头‘可我那么忙,哪有时间中风!’”观众们这时候就又觉得好惨啊,又觉得好好笑啊。这是最自然,高级的幽默方式,边自黑边让观众觉得“你还有空想这个”!
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事情没什么有趣的,也有办法,可以试试用奇特的、只有你能说出来的类比!
打个比方,李诞在吐槽大会评价李玉刚的表演风格,这样说“李玉刚老师唱的那个不是京剧,怎么给你们解释呢,远看是《清明上河图》,你凑近看是用2B铅笔画的,你再看得仔细一点,画的也不是宋朝的事,就是北京堵车!当然如果拿到非洲,人家还是会说‘中国传统文化’(阴阳怪气的语调)” 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天马行空的类比,但引发的效果却很不错,一方面观众哈哈大笑,一方面还觉得有点道理。
再比如网上有人攻击李小璐演技下滑,李小璐用“比你高一个珠穆朗玛峰”怼回去了。在吐槽大会上李诞也类比了一下,说“如果说,李小璐的演技比谁高出一个珠穆朗玛峰的话,那只能说她为人真的很低调,那么大一座山,藏得非常好(肯定语气)”。
说到脱口秀,是非常好的培养和学习幽默的方式,拿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艾伦来说,她做过一场杜兰大学的毕业演讲叫《做真实的你,一切都会没事的》,主题很老套,但讲述的方式太有意思了,10分钟的演讲台下乐了20多次。
当然演讲原文是英文,而且会有一些文化上的梗,但这不妨碍我们学习一下找找共通的方法。
首先开场,就来句大实话:
“感谢所有2009届的毕业生,我知道你们绝大多数人还因为昨晚party的宿醉头疼欲裂,可能狂欢了一晚上压根没睡觉,但是不听完我的演讲就不能毕业,所以都给我听着吧!” 学生先大笑,接着欢呼起来。因为觉得演讲者太懂自己了,立马就拉近了距离,也不自觉地开始认真听。
她接着说:
“当我被问是否来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我立刻答应了。然后我才去查了一下毕业典礼是什么意思。” 观众笑了,“如果我有字典的话查个词也不难,但我家的书大多都是我老婆的,而且都是用澳大利亚语写的,所以我还是得靠我自己去摸索这个词的意思。” 观众又笑了一波。
我们就从这两段来分析一下,她的包袱为什么能响?首先,她做到了敢于调侃自己,现在叫“自黑”,她在美国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主持人之一,而且已经60多岁怎么也是长者,但她没自诩前辈或端着架子,反而放低自己的位置,因为她本身没有读过大学,就调侃自己不知道“毕业典礼”是什么意思,还去专门查一下,还没查明白,这一下子就拉近了自己和毕业生们的距离,就像是朋友一样。
从观众的角度看呢,他们面前的就不是一个自带光环的成功模版,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跟自己一样,所以她的话就更能听得进去了。她还说知道昨天大家都狂欢累了,可能现在比起坐在这,更想躺倒补觉,这一句话就能跟观众建立起一种“我懂你”的默契,这种“同类感”听起来简单,但其实不好把握,大家以后自己写演讲稿的时候也可以多注意这一点,放低自己的姿态,会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像我们都希望听到“我懂你”,而不是“你给我听着”。
她还用到了语言的梗,当然她说的是英语,不过道理是一样的。比如说她说她老婆的书都是澳大利亚语,我们其实都知道在澳大利亚也说英语,她这样说其实就是玩了一个在不同国家说英语差异的梗,就像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总是互相吐槽一样。当然在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南北方口音不一样,北方会调侃南方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等等,只是一个语言环境下大家都会会心一笑的梗,并没有恶意。但大家如果想在语言上抖包袱,一定要考虑听众的语言环境,因为一个包袱,光抛出去没用,响了才算数。
第二个元素,是金句。
演讲中的金句其实就是=观点型+有节奏的短句+情绪共鸣,三者缺一不可,大家看到金句可以比对看看是是不是。
比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那场演讲就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金句:“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是原句最常见的翻译版本,当然我个人觉得不够好,有点太文绉绉了,但英本原版就特别符合金句的品相。它之所以成为金句,除了内涵深刻以外,就是因为它用词简单、朗朗上口,这才能传播起来,所以大家要记住,我们写的演讲稿最终是要被念出来、背出来的,观众是不直接读的,所以语言语气上一定要接地气,让人听了就能记住。
再比如最有名的演讲者之一马丁路德金,你可能没听过完整的版本,但你一定都记得那句“I have a dream”。
回到我们国家在历史的进程中,其实也有类似的流传下来的演讲金句:
“打土豪,分田地。”
“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这些句子短小精悍却观点明确、节奏有力还同时代表着一种精神。
如果参加过趁早PARTY的同学,可能也听过一些我在趁早大会的分享演讲,有几个句子我本人特别喜欢,后来也的确被大家记住,这里也分享给大家,希望有些启发:
“让我们相逢在更高处。”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到来。”
“弱国无外交,女人当自强。”
“谁让你不爽,你就插上人民币的翅膀飞走。”
“金钱是真实社会给你的掌声。”
“努力做好眼前事,然后平静等待一切发生。”
大家在以后的听演讲的时候也可以注意发觉一下,看看哪些是演讲者精心准备的金句。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元素,就是你的演讲里一定要有几个金句,让人听了为之一振,或者让人记住,过后还能想起来、抄在本子上、反复回味。你可以这样理解,一场成功的演讲,不过就是让听众记住了你的一句话。
加入换作你,你希望观众记住哪句呢?这个问题你得好好思考。演讲顶多半小时就结束了,但金句永流传。
第三个元素:演讲人的表现一定是自信、自如的。
这表现在适当的肢体语言,并且和观众有各种形式的互动,不管是眼神交换,还是加强表达的手势,还是抛出问题让观众回应,总之一定不是只顾自己说,而是把观众也当做演讲的一部分,把面向观众的演讲变得比面对朋友在咖啡馆聊天更自然。你要知道演讲之所以产生说服力的前提是——你和观众建立的情感连接。 一旦你让他有这样的信任的感觉,你的观点才能被有效传达,否则无论你准备多么精彩,观众也只是听而没有接纳。
要做到这一点也有方法,首先就是当众面对朋友、家人的演讲练习,获得他们的建议和反馈,然后你可以录下来反复观看,纠正、调整再当众练习,其实就这么简单。还有,我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可以用文字标注出来,哪里需要一点肢体动作来配合,哪里要放缓语速等待观众反应,哪里观众大笑,哪里点头认同,作为给我们自己的提醒。
总结:三个给演讲稿增加亮点的办法,一个是幽默起来,抖几个包袱,一个是一场演讲输入几个金句,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把需要配合肢体语言和观众互动的地方在文稿上标注出来,提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