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幅老照片,是乡村记忆中的老照片。
第一副老照片,是下雪后的一个场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土坯院墙、土坯小楼矗立在视线之中,黄色的玉米垂挂在屋檐之下,人字架结构、小灰瓦扑救的房脊上,还披着一层白白的雪,远近雾气蒙蒙,空气氤氤氲氲,雪沫儿裹挟着枝枝桠桠、草草木木,人家屋脊之上的烟囱炊烟袅袅,一条扫出的小径沿着土墙伸向远方。
尽管土坯墙有点坍塌,流露出断臂残垣的态势,房屋的烟囱现出窟窿,流露出颓败之景,但是拿挂在房檐下黄瞪瞪的玉米棒,雪地中的小路延伸到远方,还有那袅袅升腾的炊烟,无不显示出乡村的温暖。
旧时的乡村小院大抵如此,却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幻想。一家老小同居一屋,下雪的晚上,没有电,雪把屋子映得一片银白,昏黄的灯光莹莹孑立,缓缓地跳动着,一家人围坐在鸡窝煤火台上,火已乏去,散发着微弱的光和热量,足以一家人御寒和乐和。人人都很高兴,个个都很快活,说着几天来的趣事,拽着工作和学习上的成绩,喷发着快乐的音符,洋溢着冬天里的幸福。
设若精心的设计,做过饭的煤火,再加上一些稀煤,用火桶扎一个圆圆的孔,经过底火的炙烤,此刻,它已经发干,冒出了蓝色的火焰来,在它旁边围上一圈红薯、馍片,一家人围坐的时候,就可以一边说、一边吃,尽享亲情和美味调制的大餐了。
红彤彤的火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庞,映照着做生动活泼的面容。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还会在炕上打上几盘儿“喷大气”。几轮下来,人人兴奋,个个乐意,意犹未尽之时,十点的钟声悠悠传来,不得不立即停止。转而钻进温暖的被窝,准备睡觉去了。
恰此时,“喵”“喵”的猫叫声,悠悠地从雪地中传来,一只猫儿找不到回家的路,实在够可怜的。我汲上鞋,打开屋门,一只小猫立在雪地中,白色皮毛,蓝色眼睛,我招招手,它不为所动,再来几下,它才灰溜溜地过来,身子一纵,越过了门槛,在门旁卧了下来。拿了一些馍片和红薯片,让它吃,它不肯,经过五次三番的试探之后,他才欲迎还拒地啃噬了起来。
等招待好这位尊贵的客人,已是十点半左右了,人人都打起了哈欠,连小猫儿都耷拉下了敏感的头颅,于是便都睡觉去了。
醒来的时候,天光大亮,白色的小猫还卧在煤火台上,呼呼的睡着大觉呢!
1975年,是我刚刚两岁的时候,是记忆的空白期。但是,人们对于那个年代,却还有深深的记忆,有深深的情感,这究竟是怎样的原因?物质贫乏却甚感生活温暖,物质丰富幸福感指数却大大降低。
肉有肉味,人有人情味,我们呼唤着这一比翼双飞时代的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