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有个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把我们的决策合理化,所以有一刻可能连我们自己也没发现,我们传递出的悲观,其实很大程度是想逃避责任,因此我们要懂得时刻审视和修正自己。
如果逃避问题,就会停滞不前;只有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才能逐渐成熟。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是人类的生存趋利避害的本性,同样也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而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就是:他们的时间用在逃避问题,而你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
一味逃避,问题不会消失,就像重病不会因为不治而愈,最终反而会让我们承受更大的痛苦。
理性的人,始终要记住一句话,无论问题是谁造成的,解决问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也许确实有一个更适合你的环境,但能让你到达那里的也只有你自己。
抱怨不会让生活变的更好,只会增加负面情绪,让你本不满意的生活变的更不满意。
与其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一、逃避,是前行最大的障碍
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人生就是一个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旅程。然而,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很痛苦,这就导致人们习惯于逃避痛苦,以获得短暂的快乐。
斯科特.派克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逃避带来的拖拉、懒惰,是自律最大的阻碍。
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动消失,这是我们很容易出现的心态。
面对各种问题,不是立即行动去解决他,而是不停的抱怨,不愿面对问题,把抱怨当成缓解内心焦虑的手段,希望通过拖延时间,幻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会消失。
而现实是大部分问题,你不解决它就永远会在那,最后,本来可以从容解决的一件事,变成了匆忙解决一件事,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最终也没能逃避要做的事。
我们要深刻的知道,无论是工作中的小事,还是人生中的大事,靠拖延和逃避永远解决不了。
有这么一句话:普通人逃避问题,聪明人解决问题,智慧的人消除问题。
小事靠拖,拖到最后还得做,比如很多人在工作中,本来有5天时间完成的事,前几天不愿意面对,最后一天熬夜完成。
大事靠拖,总有一天酿成大祸。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敷衍和视而不见,往往会导致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之后问题不断积累,终有一天小错酿成大祸,最终付出沉重代价。
逃避和抱怨,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前者是希望靠拖延,期待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化解烦恼,后者是希望为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求某种认同或心理安慰。
但现实是,拖延时间,不会让问题消失,反而会让我们在拖延中变得消极和倦怠,对人生失去掌控,对生活充满负能量。
要拿回人生的主动权,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面对问题,可能某一刻会让人觉得痛苦,但这也是让我们成长的过程。
如富兰克林所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