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文章遇到一个词,让人读起来不那么舒服,叫“可得性启发式”。
一开始我认为这个词叫“可得性启发”,并脑补出这个词的含义,在获得的启发时自己所能想到的一些启发。
等我回头在看一遍文章才发现,这个词是“可得性启发式”在最后多了一个“式”字。
看到这个词我就不知道怎么去脑补这个含义,因为什么什么式,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方式或者是一种类型,连在一起后“可得性启发式”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那么可得性启发式是什么意思呢?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思维惯性,当解决过一个问题之后,在解决下一个问题时,之前那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会成为第一个想到的答案。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容易得出错误结论,特别是对于没有批判自己思考的人来说,得出错误结论的概率更高。
比如,在总结成功经验,往往会忽略掉运气带来的影响,总结出自认为成功的经验,但其实这些经验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并没有数据作为支撑。
那如何避免可得性启发式的影响呢?
其实在带来的后果中提到了一些,就是面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批判(这里指的是检验,不是贬义),就像是在解方程式得到答案之后,将答案代入到算式中验证是否正确,只有通过验证才算是得到真正的结论。
从这件事来看,不管是否受到“可得性启发式”的影响,在得出结论之后,对这个结论进行验证都是一个较好的做事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