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学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他们因为自身能力、经验和认知的不足,又有强烈的成长需求,所以把教育权信托给一些人,这些人叫作老师。这样的关系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认为你要怎么样,你就应该怎么样’,而是——我要看见你,不是看见你最差的部分,而是看见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你最牛的地方。”陈钢说,“但学生的信托是不稳定的,学生今天觉得老师不错,第二天就可能没有好感,所以教育本身就是基于信任的。”注1

批注:
把师生关系比喻为信托关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新鲜概念。
什么是信托?信托,英文名称为Trust,具体是指将委托人的财产委托给信任的人,由受委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投资,属于一种特殊的投资理财方式。
所谓的信托原则(Fiduciary Principle ),它指的是那些经理、管理层,你们凡事都要替股东的利益着想,人家委托你做什么你就要完成什么,你不能欺骗人家,不能违约。“ 一仆不侍二主 ”,心目中不想别的,就想着自己的投资者。注2
把学生看作是委托人,把老师看作是收托人,把对自己未来长期由影响的教育权信托给老师,突然一下子感受到老师的责任真的很大。沉甸甸的。而这一切都基于信任。老师有义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才是有职业操守的行为。那么如何赢得信任呢?[[202207131028信任公式]]来自哈佛大学的信任公式,能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信任度=(专业度+可靠度+亲进度)/自我取向。有兴趣的可以回复我,我下期再展开说。
来源:
注1:读者2022第15期 猫猫果儿的故事
注2: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134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