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他人,等于尊重自己,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和修养。
但事不遂人愿,总有人会诋毁你、污蔑你、小瞧你,让你感到不被尊重~
而面对这些不怀好意的行为,谨记这六个字,我们就是最后的赢家。
一、不理,他说任他说
有人问余光中:“该怎样应对那些天天找你茬,追着骂你的人?”
余光中说:“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对无端的指责和谩骂,选择的应对方式都是“不理”。
不理的背后是不在意、无所谓,而不在意、无所谓才是一个人永葆快乐的秘诀。
刚开始创建自媒体,开启写作的那段时间,我收到的问候几乎都是:
天天在那儿写,能挣钱吗?别瞎折腾了~
乱七八糟写的什么?都是毒鸡汤,没一点营养价值~
现在人人都看短视频,你写的文章有人看吗?
这文章是你写的吗?不会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吧~
以上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质疑和嘲讽,甚至还有人私信我说,“别装了,假不假”~
刚开始我很在意这些言论,也总想回击回去,但后来慢慢冷静下来,尝试关闭各种情绪的雷达,不去理会流言蜚语,沉下心来专注在写作上。
于是,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从刚开始两位数不到的阅读量,蹦到了现在的10w+~
人生路上,无论你做什么,也无论你做得再好,总会有人说三道四~
与其理会别人的闲言碎语,不如静下心来,深耕自己的心田。
要知道,对待所有的不喜欢,最有利的回击就是沉默!
二、不争,把赢让给他
古人有云: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没法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局限于井底那个狭小的空间;
春生秋死的昆虫,没法跟它谈论冰雪,因为它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
和认知不同的人辩论,除了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外,再无任何意义。
所以,此刻就把赢让给对方,让他们尽情的在自己的方寸之地感受毫无意义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闲暇之时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一位同事走进来,看了一眼书名,用嘲弄的口气对我说:“你竟然在看漫画书~”
本想给同事解释一番,但停顿了一会,我笑着说:“是啊,确实是本漫画书,你看吗~”
同事摆摆手嫌弃的说,“这都是小学生看的~”,面露不屑的走开了~
同事不知道这本书是讲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并阐释一个人如何在心理上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你看,我们都是人类,却不是一类人。
面对和自己认知不同、想法不同的人,争辩就是毫无意义的拉锯战。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争一时的口舌之快,他们不陷于烂人不困于烂事,只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三,不怒,不给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如何面对愚蠢的人?
毛姆答道:“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愤怒中。”
李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宰相,被人称为“圣相”。他做官清正廉洁,为人厚道宽容。
有一次下朝,有一位书生拦住了李沆的轿子。
书生递上几张诉状,里面写得都是对李沆的控诉。
李沆看了几眼便把诉状收起来,和颜悦色地对书生说:“等我回家以后再仔细观看。”
书生却不依不饶,他指着李沆的鼻子说:
“你身为宰相,不能康济天下,真是无能,占着好位子,而不让贤,真是无德!你不惭愧吗?”
李沆的手下勃然大怒,冲上前去把书生五花大绑,要治他的罪。
李沆却示意手下把书生放了,他和蔼地对书生说:“我已经多次请辞。但皇上并没有恩准,所以我不敢走。”
很多时候,愤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事态变得更加棘手。
心平气和的与对方沟通,不是显摆大肚,而是在听取对方意见的同时找到解决方案。
真正成熟的人,喜怒不形于色,他们不会被情绪牵制,而是在平静中处理好一切。
写在最后:
正所谓:“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人活于世,有人视你为珍宝,就会有人贬你如泥土。
人心难测,众口难调,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看,都是别人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不理、不争、不怒中,努力修炼自己,深耕自己的领域,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垦出一片繁花似锦!
要相信当你足够强大时,那些不尊重你的人,早已在你的世界不见踪迹!
点个在看与关注,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