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一字一句,真言真情

作者: 栾夏泽 | 来源:发表于2024-05-03 22:30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薇泩铃单月征文】第八期【母亲】单月征文

    书的背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散文里,小说家们是藏不住的。在这里,他们把自己和盘托出,与最真实的灵魂照面。的确,作家写小说和写散文有着很大的不同,写小说可以是虚构的,可以是他人的遭遇,但写散文讲求真情实感,写的是作者自身的故事。贾平凹的这本《写给母亲》不单单写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还有作者的人生轨迹、旅途见闻、他的主要著作的序言或后记、对其他作家的个人看法和评论以及他个人生活或创作的事情。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写给母亲的,隐而不发的悲痛更令读者体会到作者心里的巨大悲伤。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作者却感觉母亲还活着,还在他的身边,还在那所房间里。作者时常恍惚感觉到母亲的音容,一找寻又明白母亲已经走了,一次次接受母亲逝世的事实。在三周年的时候,作者带着香烛花果来到母亲的坟前,才明白母亲已经离开自己三年了,不禁热泪肆流,长声哭泣。作者久郁心中的悲痛一下子从身体里迸发出来,难言的悲痛有了具象的模样,读者怎能不落泪呢!

    贾平凹的散文偏于细节处抒情,他描绘的越细致就越真实,同时也越容易打动人心。月光下“嗡儿、嗡儿”的纺车声流露出作者对母亲辛劳大半辈子的心疼和感激。当作者的父亲被人拉去改造时,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四处借钱维系家庭的生活,不辞昼夜的纺线以至于熬坏了双眼,为上大学的儿子的出门远行默默准备行李……生活里的温暖和爱护,大多数来自母亲的关怀和照料。在作者眼里,母亲是极其伟大的!

    为儿子能写文章而得意骄傲同时在儿子遭到外界批评时耐心开导的嗜酒父亲却因胃癌病痛不能喝上一口儿子为他买的茅台,父亲的离去对作者母亲以及作者自己都是沉重的打击。对作者而言,世间再也没有那么一个人会因自己在报纸上刊载了一篇文章而兴奋地请众人喝酒庆贺,父亲昔日的教诲扫去了作者心中的愁闷不乐,而如今却再也听不到了。辛苦将作者拉扯长大同时遭变心丈夫狠心抛弃,苦熬二十多年的良善人婶娘没能享受到作者的报答就离开了人世。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写婶娘的,“你是个平凡的女人,你成全了我,也培养了我做人的品德,你这品德是人世永存的。”没有婶娘的教育,就没有今天的贾平凹。

    人们看小说通常会沉迷于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有心者或模仿者会钻研作者的写法。但是读散文全然不是在读套路,而是在认识书的作者,透过文字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画像,其中有相貌、为人,更有精神。贾平凹在书中评论自己是一个极丑的人,也许是自嘲,这反倒让那些攻击他人相貌的人没了靶心,也让那些只看重外表的人远离自己,省却烦忧。贾平凹在乡间的日子里是孤独的,常常一个人坐在堂屋前的石阶上看寨子山顶的白云或者到村口的荷花塘那里看蜻蜓。在困顿动荡的日子里,贾平凹恨不能钻进书里,读各种各样的书,只要有书读,他便感到幸福。在西北大学念书的那段时期,贾平凹仍是孤独的,几乎没有相伴而行的朋友。他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乡下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比不得身边的同学,自卑占据了贾平凹的内心,但他没有因此而惶恐和消沉,而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以此来提高自我,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贾平凹并不满足将作品发表在校报上,他慢慢尝试给当地的报纸投稿,虽屡投屡拒,但他仍坚持创作,以至于后来和别人一起出了本诗集,甚至获得一些奖项。起初,贾平凹很在意外界的评论,听到别人怎样怎样夸他就感到很得意,以为自己写得还不错。贾平凹说自己是受不得鼓动和激励的,一旦受到激励便更加卖了命地写,期望收到更多夸赞他的话,结果外界投来的多是批评的声音。他不由得惶恐,有些不知所措,冷静过后又把批评的话拿出来认真揣摩,因为他告诫自己“要是把文学当作一生的事业,就不必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也不必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贾平凹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比作爬台阶,十三年十三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走得艰辛,他仍要坚持走下去,直至倒下!

    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写的作品多半风格不同,每部作品都融入了作家的独特思考和感悟。二十几岁的青春和五十几岁的青春自然不可能是一样的,这不仅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年龄增长相关,还可能与作家的追求相关。贾平凹在书中说“写过那么多的小说,总要一部和一部不相同。风格不是重复,支撑的只有风骨。”他在创作上追求不断突破和前进,并不意味着他写膩了一种风格就换另一种,因为尝试不同的写法可能最终不会受到认可,反而会是批评和指责。但贾平凹以俄国的巴捷耶娃自勉,巴捷耶娃在创作这条路上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一直追求突破,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原地踏步呢?哪怕受到质疑,他还是会尝试不同于以往的写法,这是他的创作追求。

    作家与作家之间,作品与作品之间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别,有的作家积极阅读他人的作品以获得启发裨益自身,有的则心怀妒忌,坚决不看某某某的作品,按贾平凹的话来说——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可见贾平凹属于前者,无论男性作家亦或女性作家,无论名气大的作家或者名气小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值得拿来一看。贾平凹不主张模仿他人的写作,而是强调阅读他人的作品以获得启示,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否则就像齐白石先生说的——似我者死。

    大多数作家在写文章之外还会舞墨作画,或一手飘逸的书法,或一手灵动自由的写意画,比如作家冯骥才,画毕而题字,自娱自乐之余也供友人观赏。贾平凹虽未练过书法却也写得一手好字。常常有人登门求字,他也毫不吝啬,洋洋洒洒写完便赠给他人。艺术的事物仿佛有共通之处,贾平凹未曾习过绘画,但一攥笔也能成画,而且还得到了部分画家的认可——称赞他有绘画的天赋。文人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藏品或古玩,或笔墨纸砚,或片瓦铜盆,贾平凹也不例外。但贾平凹却说他不是一个收藏家,也反感那些收藏家。也许贾平凹和收藏家的区别在于贾平凹并没有过分热衷于收集稀奇古怪的玩意,而单纯是玩赏性的。

    读罢《写给母亲》这本书,不仅能体会到贾平凹对母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更能认识一个真实的、全面的和丰富的贾平凹。正如贾平凹自己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有时候读不懂一个作家的作品,不妨去了解一下作家这个人,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了解完他这个人之后,你就能明白他写的是什么了。而认识一个作家,可以从读他的散文开始。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一字一句,真言真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vc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