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听张爸爸之前,心中有这样2个疑问。
1,讲绘本,看过一个专家的建议,最好逐字逐句不更改的念给小朋友。
照搬了几个月时间,小朋友对于听故事,阅读没啥特别的热情变化。
2,小朋友吃着万圣节上得来的手指饼干,
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姑妈家听的睡前土故事,吃手指头的狼外婆。
就顺势凭着记忆,比手画脚的讲给了小朋友听。她听得入了迷,追着我还要讲。
我去洗脸的时候,发现她还去找爸爸,讲给爸爸听。觉得好奇怪。平时讲正经绘本故事,
最多看她自己哗啦哗啦的翻一遍书就过了,怎么从来小朋友就没有这样分享的欲望。
今天在张爸爸的故事营上,恍然大悟,疑问得到了解答和印证。
讲故事,别对着中文字,特别是英翻中的逐字逐句的去念。
3-6岁小朋友处在图片区,她在看图,我在指着文字逐句念着。
在一个绘本故事里,其实我俩处在了2个不同世界。
课后回家,马上重新讲个故事,特意对着图片重点来讲,我们进入了同一个故事中。
和小朋友自然链接,很微妙的不同。
张爸爸也推荐,没有绘本实物讲故事,眼睛对眼睛,耳朵到大脑的讲故事,
小朋友看起来特别的投入和有画面感。故事钻进她的心里特别的深。
也像小时候黑夜里听过姑妈的睡前故事,细节都没有忘记。
现场张爸爸演绎,讲了麦克奶奶的《什么》,(现在想起来都是画面感)
现场一遍就记住了,回去路上讲给女儿听,2遍3遍她都不过瘾。
一开始张爸爸就提,变魔法前,故事的讲者心态,是最重要的。
别带目的性、强加小朋友价值感讲故事。
其实轻松自己,也更加轻松氛围里,润物细无声吧。
故事带来的魔法是,引发阅读的兴趣,带来阅读积累,
从而带动作文文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重要引来正面稳定的人生价值观。还能促进亲子关系。
(还真有,每次讲完一个生动的故事,女儿都特别崇拜和亲昵过来)
这些魔法都是讲故事自然带出来,最简单的看图讲故事。
而有目的,特别功利地奔着这些好处去,可能反而会变形扭曲,反而会南辕北辙。
张爸爸魔法的魅力,也在于一颗满满好奇的童心,从小朋友角度出发讲故事。
简单的总结,描绘不出现场栩栩如生的一星半点。
感谢樊登小读者罗爸爸等几位小伙伴的组织。感恩感受到张爸爸魔法。
刷新认知。调整初心。
成为自己,轻松讲故事,享受和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