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无趣的人,在年少的时光里,并不觉得,因为大家都一样,学习上课,玩小孩子经常玩的游戏,处于相似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我们是由学校和家庭塑造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但走入社会之后,变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人,视野、眼光、环境等等开始分化,每个人的独立性更加凸显,所呈现出的面貌、状态、成就都是个人的累积所得。
然后惊讶的发现,当初一上课就睡觉的小胖在生意场混的如鱼得水,其貌不扬的小花竟越来越耐看,谁谁当妈妈了还是少女般的模样,有人一直在探索,去很多我们向往的远方,有人在记录,那美妙的瞬间和当时的感动,有人在分享,将所得所感传播给更多的人,有人在寻找同类,寻找更强大的力量,我发现这样的生活里他们是主动者,自己创造乐趣和希望,生产感动和惊喜。而我成了时间的被动消费者,看时间滴滴答答溜走,虽然波澜不惊,但也无滋无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上班时间两点一线,周末没有特别的节目,在工作间和小家里打转,其实也没觉得不妥,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这样也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可失业在家的两个月,每天就是看书,刷微信,断断续续的运动,过得昏昏沉沉,甚至不洗脸,必要出门就带上口罩,生活没有了秩序,心也变得荒芜。想出去玩,但当时手头紧,家里刚刚装修完,还刷着信用卡。约朋友吧,大家都在上班,有的一见面就抱怨婆婆不好相处,感慨老公不体贴,听这些还不如一个人在家待着舒服。
这样数着一天天过去,每天都在重复昨天,开始有些恐慌,好不容易有段空闲时间,除了在家窝着还能干什么,即使在家待着,除了玩手机,看电视还能干什么?我的生活能不能不这样苍白、单调、无趣味?
我上网查“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怎样让生活变得有趣?”这类的问题,说来奇怪,就在这些天,突然关注的公众号,博主都推送了相关的主题,比如《想要生活变得有仪式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不要在二十几岁就死去》,《你能写出30条小确幸吗》,以及趁早读书会发起的“31天创意挑战”等等,这是不是叫做“心流”的力量。同时也开始观摩一些博主的做法,并从中提炼了一些共性的方法论,比如:
1.广阔的知识面
2.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培养感知力
3.培养一两项个人兴趣
4.独特的个人标签,不做随便小姐
另外还有,每日写1条小确幸,为自己买花,学两道拿手菜、参加集体活动等等,与时间相处的方式非常多元化。但是我知道,即使照着做,或许不会持久,或许并不能从中获得更愉悦的感受,因为最重要的是思维革新,之前的无趣味与其说是懒,不如说是意识上的缺失和态度上的无所谓,有些人天生具有这种热情,有些则需要培养,思维模式引导着生活方式,思想过于狭隘,所以生活也苍白乏味。
“有趣的人”或许是来自别人的评价,但生活是自己的,做有趣的人,不如让生活有趣更实在,以一种开放和热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去探索、发现、培养意识,付出行动,像蜜蜂一样,采很多的花,酿自己的蜜,但要从一朵朵小花开始,让今天有些不一样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