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时候曾经给一个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这块材料筑成器。”
虽然易卜生的这段话会被人讥讽为典型的利己主义,但是我想,那些大事,自然是有上位者去考虑的,而我们普通百姓,奔波一生,所求的不就是自己与家庭吗?
只是悲哀的是,我们往往辛劳一生,只为奋力前行,只想比别人奔跑的更加迅速,却往往忘记了看看路上的风景,到头来,回忆自己的一生,却是忧愁更多,快乐很少。
难道不是吗?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忙,不光自己忙,家庭也跟着一起忙。
开始时是忙于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入了学,忙于学习,忙于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学校毕业后,又忙于求职业;在工作中,又是忙于讨好上级,推诿下级,揽功推过,争权夺利。
以上是学习工作中的忙,在生活中也是忙忙碌碌。
不结婚时,忙于过年过节时应付父母亲戚的问询;结婚了,又要忙于维持家庭;生儿女后,又忙于养育儿女,想尽办法要把儿女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细细盘算下来,普通人的一辈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在忙碌中度过。
可是到头来,忙碌了一辈子,自己却得到了什么?
所得到的,不过是别人眼里的幸福美满,成功人士。
可是这一切,都只像是过年时的福袋,外面看起来光鲜亮丽,至于其中装着的究竟是什么,没有打开的时候,永远也不会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我忙来忙去,得到了人生的快乐。
那么我就想问,你这样忙来忙去,究竟现在的快乐有多少?以前得到的快乐,究竟有多少?将来所得到的快乐,又究竟在什么地方?
白香山诗云:“妻子欢娱僮仆饱,看来算只为他人。”
在金庸《射雕英雄传》结尾时候,郭靖去见成吉思汗时,曾经问过成吉思汗,“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的多少土地?”
成吉思汗用马鞭打了一圈,回答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
郭靖说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
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普通人自然无法与一代天骄相比,但是我们一辈子所追求的,高大房屋、锦衣玉食,到头来自身所能享用的又有多少呢?
人们反而为了追逐这些东西,却失去了人生中最应该珍惜的东西。
人生中最应该珍惜的是什么?不在未来,更不在过去,而只是在当下。
与心爱的人做快乐事,吃舒胃的美食,看悦目的风景,管他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前所吟唱过的和歌:
“人间五十年,如梦又如幻。
下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即便现在医学发达,人的寿命可以到百岁,但是能够享受美好事物的年华却也不过二三十年。
年龄太小时,不懂得享受美好的事物;年纪太大了,又无力去享受美好的事物。
可是美好年华即便如此短暂,却还有些人在倡导“669”,“5+2”,“白加黑”的,似乎年轻的岁月就应该拼搏,把自己榨干才是。
可是我却不明白,当你在年轻时把自己掏干,还指望年老时能够享受生活吗?只怕到时候只能养生去了,万一运气不好,可能都到不了那个时候,所赚下来的家产,便只好让别人去享用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对于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来说,更大的悲哀就是在自己年轻时无法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当自己有了一定的条件后,亲人却已不在了。
所以,莫要只看着前方的风景,在向前奔跑时不妨抽空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人与身边的风景。
这是我的心情杂货铺,我在这里用心灵写作,也许文采不够斐然,但是绝对真实可信,有喜欢的朋友请扫描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