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

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4-03-06 13:10 被阅读0次

偶尔翻到李一诺的一场演讲,题目是“当你不满现有的体系,就在现实环境里自己成功”,当即分享给朋友们,又把它的音频导出成文,作为我的日更文,因为我觉得真实、情怀是最感人的。

李一诺

李一诺,何许人也?她1977年11月11日出生于中国山东济南,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一土学校”的创始人,曾任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以下是一诺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光。我想光给人方向,也给人力量。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力量从哪里来?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我一直是一个学霸的人设,成绩不错进了清华,毕业以后拿了美国的奖学金去读博士。27岁那年,我博士毕业进入了美国的麦肯锡公司。说实话,当时非常兴奋,因为公司在美国很有名,而且工资很高。和很多70后一样。其实我们家里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记得当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给我妈打个电话,很俗。说:“妈,咱现在有钱了,以后让你过好日子。”

但是这份看起来非常好的工作,却让我非常紧张。我觉得他们看走了眼,才录取了我。

在美国加州的办公室,我是唯一一个外国人,没有商业背景,没有职场经验。说实话,每天都在自我否认当中。所以这份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职业的起点,与我当时每天都要找到力量,才能去工作。

力量从哪里来?其实并不知道。当时想,努力总没有错,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付出200%的努力,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干得多,睡得少。但很快意识到,这远远不够,我还要竭尽全力,看起来更像个职场精英。所以买了第一套职业套装,换了发型,学会化妆,每天戴上面具,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圈内人。

很多事情你其实不懂,但是你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你不懂。就这样,边干边学边装,大概一年以后,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上,我负责一个特别复杂的数据模型,很紧张地和领导们过完之后,我起身去上厕所。在往厕所小跑的路上。突然被我们项目上那个以高标准、严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叫住。我当时心生不爽,停下脚步,回头,他对着我说:“一诺,我就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我现在还记得通往厕所的窄道上的那个瞬间,那一刻,突然感到了力量。这听起来也许很肤浅。但是刚刚进入职场,不得不说,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

现在很多年过去,我发现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习惯,就是对做事的人更多的人愿意跳出来质疑和挑战。如果我有机会,我都会给他们一份赞许和鼓励。因为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那份认可,给我带来的力量,因为这份力量带来的自信,我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经理。

但是再往下走,似乎需要更多的力量。当时我面对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要不要往上爬,去当领导。当时我对这个想法是抵触,甚至厌恶的,甚至因为看不惯公司的领导不公平的对待同事,对公司产生了怀疑,暗下决心要愤然离职。但是经过了很多苦闷,纠结和挣扎之后,发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你对现有的体系不满,认为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对的时候,其实想让自己坚持的东西成为更普遍的现实,那唯一的路径就是在现实的环境里,自己成功。

想明白那一点,我想我又有了新的力量。我的力量是这份我想带来的自觉,所谓自觉,就是你可以愤怒,但是你不要抱怨,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就自己动手去创造它。

因为这份转变,我从一个优秀的员工变成了一个领导者。几年之内,成为了麦肯锡的合伙人。

到了2015年,我成为合伙人的第三年,那时候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十年。当时在美国,作为一个女性亚裔的合伙人,说实话,事业是未来可期。但是我如果诚实的地问自己,你迷茫吗?还有理想吗?下一个十年准备怎么过?我的答案,其实是我不知道,我还迷茫,似乎还有理想,但它也日渐模糊。2015年2月,我有一个机会去见比尔·盖茨。说实话,当时是带着去偷窥首富的心理去的。所以现在我还记得走进他在西雅图那个办公室的时候,那种巨大的不真实感。

我问他:“你为什么做慈善?而且不仅捐钱,还自己全身投入去做盖茨基金会。”他当时的回答,我现在还记得。

他说:你知道吗?当年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有人各司其职的。我作为微软的CEO,就要把我的公司管好;全球健康的问题有世界卫生组织不是吗?粮食的问题有世界粮农组织不是吗?那世界安全的问题不是有联合国的安理会吗?但是后来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影响数亿人的重大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真空。他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是虐疾。虐疾是一个蚊子传染的疾病,每年都有很多很多人得病。我们中国曾经有几千万人得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由于咱们中国优秀的疾控工作,现在这个病在中国已经接近消亡,所以可能很多在座的朋友并不知道。但是就是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还有30亿人受到它的威胁,每年有2亿人得病,50万人死亡,更可怕的是,这其中死亡的70%是五岁以下的儿童。面对这么一个危害重大的疾病,全世界对它研发的投入是多少钱呢?是五亿美金。听起来这个数字也许很大。但是我给你一个对比,我们全世界每年对男性谢顶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20亿美金。可能看到这些数字,你就会明白,虐疾肆虐危害生命,但是主要在非洲和欠发达的国家。为他研发药物,无钱可赚,无利可图。所以一方面市场的机制非常强大,但是在世界的边缘,市场无法为穷人服务。

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以为我见过了整个世界,但是我见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可以运行的中产阶级的世界。在这之外还有广大的为贫困和疾病所困,一个不让人那么愉悦,但是非常真实的世界,盖茨也看到了这个世界。

但更不容易的是,他又往前一步问了一个问题,说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所以他自己捐钱成立基金会,而且全身投入,收集数据,制定战略,投资人才,探索创新的机制,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当你面对的是这些世界范围里的大问题的时候,他就发现,哪怕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家可能没法想象,作为一个世界首富,他其实最经常的形象,是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号——要钱。

当时我坐在西雅图的办公室里。午后的阳光,温暖的照进来,打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次以看首富的猎奇心理开始的旅程,会改变我人生的轨迹。

从那之后,我离开麦肯锡,加入了盖茨基金会,也把全家从美国搬回中国。这并不是一个职位更高,薪水更高的工作。但是,我突然觉得非常有幸能够去面对这个真实广阔的世界,能把自己这些年来在商业领域的经验和训练,在解决中国和全球的这些健康和贫困的问题上出一份力。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大幸?

我想那时候,我在盖茨身上感受到的力量——是看到真实的世界,之后的选择和担当带来的力量。那时候我38岁,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那个时候他们是六岁、四岁和两岁。回到中国和所有适龄孩子的父母一样,我开始为他们寻找学校,也同时意识到陷入了一个困境。

国际学校在中国把孩子当外国人教养,我不认同;公立学校有很多深陷应试的泥潭;有些做所谓的全人教育的精英学校,在城市郊区豪华封闭的校园里。我觉得做不出来真实的教育。但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看所有这些,表面看起来非常不一样的学校,背后其实都是一个逻辑,就是残酷的竞争和淘汰。在焦虑中,很多家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甚至是家庭成员经常是妈妈的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在痛苦和焦虑中,把孩子熬成一个可以上中国或者美国名校的人。而更可悲的是,哪怕你成功了,你的成功意味着100个人的失败。

我走出校门20年。现在回头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不过这个战场从原来的高考扩展到了世界范围的名校,还是一将终成万古枯。我也意识到这20年来,我各种各样的职业经历,其实让我一直在教育的终点回看教育。这些成功的孩子我见过,有些的确成功,但是大部分在光鲜的简历下面是一个虚空的自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而且更可怕的是,还有那100个你看不到的人。

所以我想,我们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从淘汰到成全。能不能做尊重孩子,善待儿童的教育,去培养内心充盈、热情生活的下一代人。

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每一个孩子家庭和教师都能在教育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我从美国回到中国,还有一个执念,就是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有没有可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我们自己培养自由、多元、充满创造力的下一代人。

所以2016年我以个人的身份开始探索一土教育。希望用社会创新的思路去重构教育的生态,做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和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希望用一种社会参与的方式,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如何探索,其实理念上很简单,想要内心充盈的孩子,首先要有内心充盈的成人。许多人加入我们,有从教多年心怀理想的教师;有名校毕业放弃了投行或者商界的年轻人;有大学老师,有工程师,有艺术家,有创业者。但这所有的标签后面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是朝气蓬勃、热爱生命?勇于创造的一群人。

回到我当年学霸的人设,我想我们这个世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顶层的人才,很少有人真的愿意投入基础教育。

我想值得我骄傲的一件事情,是因为有“一土”。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改变了职业的选择,投身基础教育。但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做教育又很难。

我们的大环境高管控、高焦虑,看到创新更多人想的不是如何鼓励和支持,而是如何给自己免责。每个人都在一个大体系中,可以做事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在满足一道又一道看似正确的要求的时候。你被一点一点地消耗,精疲力尽。

说实话,想到过放弃。觉得自己快没电的时候,我就站在校园里,闭上眼睛,去听孩子们的声音,听他们吵吵嚷嚷,欢笑和奔跑。那一刻,你就又有了力量。我想这是力量的终极来源,来自于面对真实的生命。

现在回首这四个阶段。看起来我好像很有章法,循序渐进。但是人生何其复杂,谁又有标准答案呢?

我们现在选择面对真实了不起;当年那个面对新的境遇,敢于戴上面具,忐忑不安进入的自己,同样了不起;我们现在,选择做领导了不起;当年那个无名小卒,看到不平,想要愤然离职的自己,同样了不起;我们现在探索新教育,了不起;那些在体系内尽己所能想给孩子们争取更多一点空间的教育者们,同样了不起。

世界很大,问题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渺小,但我想,每一个渺小的凡人,在面对这些不堪的境遇的时候,都永远有一个自由——那就是我们的内心如何选择的自由。

希望我们能够选择看到真实和广阔的世界,希望我们能够选择坚持独立和持续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够选择面对真实的生命,感知内心的光,然后向光而行,不要再停下脚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yj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