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是一次旅行。一次没有终点的旅行。
家里的书堆积起来,占据了一大片地方。看着眼前的书堆,我不由得回忆起来,历史上那些爱好读书的人。
尤其是,最近读过一篇文章《书巢》。写的是陆游把自己堆在书里,一间小小的屋子,进不来也出不去,就被他的朋友戏称作“书巢”。我不禁哑然失笑。这和我也差不多嘛!被书包围着,阻挡着,每一次,从书堆里爬出来,都好像经历一次战斗,那些被我摆在桌上地上的书,好像伸出了一支支小手,要牵拉住我的脚步。不让我离去。这种依依留恋是经常发生的。我在心里也开了一朵花。
顾炎武是一个极为爱书的人,他把自己经常看的书都装在袋子里。外出的时候,还要用骡马驴子之类的拉着车,车上装满了书。甚至,顾炎武亲自抄写了《资治通鉴》这本书。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了三百多万字的书。因为热爱读书,顾炎武才会成为一代大家,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读书就像一次旅行,要奔赴远方,去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在大自然里,风霜雨雪四季变化。风景如花,让人欣赏不够。就像《钱塘湖春行》里边,白居易那样,流连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上。在那里,听得见啁啾的鸟鸣,看得见丛丛绿草,各种野花争相竟放,令人眼花缭乱。
书本,更是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当刘禹锡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京城,却发现自己的昔日的亲朋好友大多已经不在。他不禁感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但是,他还是要振作起来,毕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书中我看见了,不屈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奋斗。
一篇文章中写道:“每天清晨,广西崇左深山之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文石都在虫鸣声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四十多年来,他穿行于秦岭、崇左的深山密林,北部湾的骇浪惊涛,与野生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交朋友,追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策。在秦岭山区,他冒着严寒研究野生大熊猫,依据他在帐篷里写下的报告,国家决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崇左,为了保护白头叶猴,他拿出自己的奖金,为当地民众修建沼气池,奔走筹建小学、医院,推动村民脱贫。在钦州,他推动钦州市政府将工业园区西移,留住了北部湾白海豚洁净的家,他的工作实现了自然保护与人类生存共赢。”
读来掩卷长思,那是无数的中国人在为世界作贡献。读书,就是开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