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已有近十个年头。要说在校生活与工作生活有什么不同,那可有的说。其中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在学校时我们总是成群结队得吃饭、上课、逛街、追剧。而工作后,却总是形单影只地通勤、加班,甚至一个人吃饭、逛街。
校园生活是单纯美好的。学生时代的我们因为相对稳定的时空相伴,因为单纯的心态、共同的目标,总是很容易结交知己好友。离开校园后,能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有一两个知己好友已实属不易。更多的情况可能和我一样:结婚后,固定于家庭工作两点一线。其他在校时的好友要么分散于天南地北,要么也忙于自己的家庭孩子,几乎再没有机会时常相聚、促膝长谈。
我也很羡慕电视剧里演绎的那些场景,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心,约上好友一同买醉、彻夜长谈,或是来一次计划周全的“打小人”行动,不管做什么,能有知心好友相伴,人生的快乐加倍,痛苦减半。可现实中这样幸运的人很少。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孩子后,老公不仅是最亲密的爱人,也成为最知己的好友。偶尔也会因为琐事和他吵架拌嘴,冷战置气,但我心里始终明白,我与他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不管是做夫妻、做知己,做战友,我都很珍惜和他的缘分,并努力地完善自己,为这缘分赋予更多美好的价值。
工作的前几年,我遇到的都是和我没有太多共同话题或者淡淡相处的普通同事、领导,因而我对工作中的关系也只是冷冷淡淡。起初,我对那些气场不和的人如敌人般看待,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心胸、视野也逐渐打开,会包容地看待那些与我不同的人,也会理性地看待他们追求的利益,只是道不同罢了。现在的部门和同事,因为种种原因,事务相对单一,年龄结构年轻,女性同伴多,所以相处起来很舒服,新进来的年轻女同事素质高、学历好,我预期和我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整个办公室的氛围很轻松自在,让我工作近十个年头来,头一次有了享受上班的感觉。我很珍惜这样的缘分。偶尔也会在办公室内分享一些小零食、下午茶,主动为这样的关系升温保暖。
常有人说不要把同事当朋友,职场要留一百个心眼。我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非密友即敌人。当一段善缘降临,我也不会再做冷漠的打工人,反而会主动来维系一段我认为有正向价值的关系,这样的价值或许是陪伴、激励、共同进步、相互学习,也或许只是想单纯地和年轻人呆在一起保持生命的活力。
人生路很长,路上温暖过你我的人,我们也要付出真心相待,珍惜这样的善缘,也许许多奇妙的人生际遇就有了偶然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