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爱说话,太害羞了吧!”
“你总是不参加聚会,太不合群了。”
“你太内向了,不懂主动和别人交流。你的职业生涯怎么办,内向的人当不了领导的。”
你有没有被这样劝说过或者劝说别人,要改掉内向的性格。
怎么样?中枪一半以上你准是内向者没跑了。但内向绝对不是你的劣势。尤其是在社交上,内向者所拥有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比如观察仔细、擅长自省、表述客观等都有独特的好处。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内向者所具有的卓越的领导力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谁说内向者当不了管理者?吉姆·柯林斯在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里就提到过,真正成就伟大的企业家反而都偏向内向型人格。比如乔布斯、巴菲特、马化腾,还比如昨天小巴写过的张小龙、姚劲光,都是内向者。
内向者有专属的社交方式
内向的人常给人不会说话、情商低的感觉,其实他们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想说。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社交方式,而且通常是“仅好友可见”。
两种社交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但内向者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挑选合适的环境、目标人群,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社交。
1挑选合适的社交环境
内向的人不喜欢过分喧嚣的环境,但跟别人一对一谈心、聊点深入的话题还是很在行的,他们往往在相对安静、人数少的环境中能感到放松,可以有效减少过多的外部干扰,制造良好的深度交流氛围。
所以内向者在社交的时候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环境,比如书店、咖啡馆、不超过4个人的小型饭局等,这种场合有利于内向者发挥自己深度思考的优势。
2挑选合适的社交目标
既然你是内向的,重深度不重广度,就要选择适合你的社交目标——重质量而不重数量,不必强求自己进行多人社交。
当处于几十个人的大型社交场所中,不要害怕自己不知道站在哪儿,你要知道你的目的并不是让这一群人都认识你,而是找到个把“聊得投机的”人就行。因此你可以尝试进入和少数人的沟通环境中,比如和离你最近的人,或者是你看着最有亲切感的人就你擅长的话题进行谈论。
3挑选擅长的方式进行社交
内向者善于观察细节、对外界信息更加敏感、客观,倾向于经过思考而发言,因此他们不一定是反应快速的对话者,而更有可能是一个好的写作者。
所以,内向者在社交的时候,不必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相比于直接面谈或者打电话,用微信和电子邮件来进行沟通更适合内向者。
当你想表达关心的时候,可以给同事朋友写写便条、发个微信;当你不太想在会上发言评论的时候,可以在会后邮件给领导、同事,写上你的评论和建议。
内向者也能向外社交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型选手也根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性格,而是需要学会一些提高对外社交能力的方法,在利用优势的基础上,让你的社交对象更多元化。
1有计划地打怪
内向者想要提高向外社交能力的过程一定是不容易的。你想要升级,就得出去打怪,打怪意味着危险,你随时可能被怪打,这是一个“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2储存话题
对内向的人来说最难受的就是没有话题,而一旦有了能聊的话题,后面就好办了。那我们就要做一个在外向的人看来很无聊的事情——储存话题,列一份谈话清单。
第一种内容是赞美。内向者的观察比较敏锐,能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你看到对方有个特别的手机壳、佩戴了好看的首饰,不妨真诚地表达你的赞美之情,“你的手机壳真不错”“你的耳环特别适合你”,每个人都喜欢被赞美,表扬对方是个不错的开场白。
第二种内容就是程式化的寒暄。比如“最近比较火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假期去哪些地方旅游了”等话题。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好玩的公众号和热点新闻,如果能记住一些好玩的梗就更棒了。
拥有这样一份清单,再也不怕和别人尬聊了。
3给自己制定“逃跑计划 ”
对于内向者而言,每参加一次公开的社交场合,就是一个耗电的过程,因此你要了解自己能够接受的社交频率和程度,管理好你的社交(时间、频率、场合等),不要轻易逾越自己的电量限度。
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撤退的计划,不必勉强自己逗留在社交场合。为自己每次的社交活动设定一个时间长度,告诉自己:“我只去参加一个小时的活动,然后我就回家放松自己。”
就这样让自己慢慢适应这些社交性聚会。
4找到自己的充电宝
对于内向者来说,充电永远是必要的。当你的社交性聚会逾越了你的电量限度,会有一种焦虑、不耐烦的感觉,甚至是手心出汗、耳鸣等严重情况。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离开那个令你心烦意乱的社交场合,创造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间。
有时候,这一个人的空间不一定是物理性的,你也可以在一群人的咖啡店,坐在角落里塞上耳机。
说了那么多方法,希望内向如你能有一点收获。
其实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没有必然的高低,也没有明确的分野。做好自己,挖掘自己的性格优势,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职场中,那些稳步上升的人,一定是能保持自信的神态,说话做事不卑不亢的人,让周围的人总是信赖于他;同时也能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让自己随时充满战斗力的同时给别人带去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