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桐城

作者: 梅明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1:35 被阅读77次
老家桐城

  在外漂泊,辗转半生,最难忘的还是那带着桐普的乡音。

思念里囤积的记忆,依稀又听到龙眠山上刮过的风声。

从颂嘉湖款款而至的清泉里,那沁着兰花的茶香还氤氲着旧年的光景。

让历史在此刻回望,椒园里故人已远去,只剩下那茶树依然葱茏。

老家桐城

投子寺的钟声敲响,佛香缭绕中,你可否听见那已经唱了千年的梵音。

弯弯曲曲的山径,一路膜拜着虔诚。

绵延起伏的群山,长满了文人骚客的诗魂,

那风过丛林的声音多么像是在把诗词轻吟。

老家桐城

嬉子湖的黄昏倒是怡人,当湖面染上了胭脂颜色,只剩下了娇羞的多情。

杨柳堆烟,鸥鸟低翔,渔舟唱晚里也荡漾着故乡幸福的笑容。

当推开桐乡书院的大门,已然冷冷清清,荻埠河上的轻舟那年早已载着意气奋发的书生远行,遗留的墨香里还飘荡他们的心声。

老家桐城

六尺巷里的墙砖是否还记得那场纷争,一首诗早已成为了历史,可那长满了苔藓的文字至今还在将那谦恭礼让传统承。

这时候,可以来一壶桐城老酒,醇香馥郁;上一碟泗水桥的芹菜,脆嫩爽口;来一盘孔城街上的米饺,软糯香浓,再就着这故乡美景,浅酌慢饮。

老家桐城

听黄梅,品小花,袅袅的茶香里此刻和故乡是这么亲近。把乡愁写成诗,刻进老街的青石板,就可以永不相忘。

故乡厚重,沉积于心。乡愁绵绵,难以抒尽。我愿将回忆种在故乡的土壤,发芽生根。

相关文章

  • 老家桐城

    在外漂泊,辗转半生,最难忘的还是那带着桐普的乡音。 思念里囤积的记忆,依稀又听到龙眠山上刮过的风声。 从颂嘉湖款...

  • 心胸若宽广,舞台便宽敞

    据《桐城县志略》记载:清康熙年间,当时的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在安徽桐城的老家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当...

  • 清明节假期

    星期四下午还在出差,马不停蹄的在天黑之前就赶回了合肥,简单的收拾一下后,晚上开车和家人一起回到老家——桐城。 桐城...

  • 六尺巷

    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个旅游景点——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

  • 桐城小花记

    桐城,中国文都,桐城派诞生地;桐城小花,安徽历史名茶之一。我一位长辈是桐城人,每次从家里来,都会带些桐城小花茶。 ...

  • 桐城

    我希望有一天 能去那心中的桐城 那里 小阁楼 旧时窗 几处河道相交通 城里街道梧桐正泛黄 落叶已堆好几层 却没人去...

  • 文都桐城漫记

    早就听说桐城的大名。 桐城派文学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 终于有幸来到桐城。...

  • 桐城派 文化

    今天在《桐城人文》公众号看到该公众号主编桐城师专开健副教授写的一篇文章,《打造桐城文化研究新高地》。 2020桐城...

  • 大清朝的学派/作者:邵明

    ——从常州派想起 克强有个启蒙老师,是桐城派的,我曾经还专门写过一篇有关桐城派的文章。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 六尺巷,传承以德服人的天下正义

    我是安徽人,自小对桐城派文化向往,却一直未曾谋面。恰巧前段时间往安庆去,路过桐城,有幸膜拜了历史桐城和桐城历史,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家桐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c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