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第十八天

作者: 宁静__致远_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15:24 被阅读0次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五阴亦尔。烦恼因缘①,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 老、病、死、无量苦恼摺笞②众生。

读此故事,深深同情这婢女,同时为5人劳作,还要受他们的折磨。而我们生而为人,受色、受、想、行、识五阴所控,我们一直在追寻幸福,但却一直在忍受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什么时候是尽头?又有谁是事事如意的?环顾四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处。佛家说人生实苦,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在世,不如意实为平常,我们需要的放下内心的抵抗,视苦为正常,从苦中寻找点滴的快乐,点滴串连成线,生活便有了甜味,而不是期盼着一切都安自己期待运行。这是近一两年的感悟,也在《学会接受你自己》中找到共鸣。

■ 心理痛苦是正常的,非常重要,人人都会有。■ 你不能刻意地消除自己的心理痛苦,当然可以人为地采取一些步骤来避免其加深。■ 痛苦和折磨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不要自我折磨。■ 坦然面对痛苦是摆脱折磨的必经之路。■ 你可以过一种自己所看重的生活,现在就开始,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先学会如何走出惯性思维,拥抱生活。


伎儿作乐喻

世间果报,亦复如是。人中天上②,虽受少乐,亦无有实。 无常败灭,不得久住③,如彼空乐。

书读过半,内容越来越深了。原看“人生实苦”便不解,平常的日子里明明有许多的快乐的,并没有感觉生活有多苦,看这段话,有了些许的明白,即快乐也是转瞬即 逝的,从生命的长度看,苦还是基调。但如果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安贫乐道,安于当下,时时心安,那便不会觉得苦了。只是这种境界可以达到的也基本成佛成圣了,所以凡夫俗子还是苦味难免。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 者,复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二途兼亡

师父脚不适,两个徒弟各按一个,因不满对方,便分别把师父的两个脚打折了,面对如此不屑徒,师父得有多生气,多痛苦,而且本来是为了更快好起来,结果更差了。佛法也是如此,不同教派相互争夺正统,而不断攻击对方,结果不但教义不得传播,甚至会有信徒间的流血冲突。其实不同宗教,不同门派,都指向那一个虚空,大道,有助于自我、他人提升即可,何论你我。

相关文章

  • 百喻经第十八天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五阴亦尔。烦恼因缘①,合成此身,而此五阴,恒以生、 老、病、死、无量苦恼摺笞②众生。 读此故事,...

  • 《百喻经》第十八天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台湾作家三毛曾经说过一句话: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莫过于真诚的心,而且要出自于内心的真诚。真诚在...

  • 共读《百喻经》第十八天

    1.五人买婢共使诈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遵循着生死、无常的道理在运行。人生也是如此,有些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比...

  • 共读百喻经 第十八天

    51.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很多事不如意,不随心时,不若欣然接受,顺其自然。不可能事事如意,记得林清玄说过人生不如意...

  • 百喻经

    《百喻经》曾经是鲁迅先生最为喜欢的一部佛经。他说:“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佛藏中...

  • 《百喻经》

    从前有个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饭,他嫌菜肴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些盐。加盐后菜肴变得味美,...

  • 《百喻经》

    《奴守门喻》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知道变通。做事情时候,更是要能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入场才能对...

  • 《百喻经》

    《二子分财喻》 我们知道这位大臣的两个儿子的确笨得可以,他们竟然为了把财产分得平均,听从愚蠢老人的意见,把所有的瓮...

  • 《百喻经》

    譬如有蛇,尾与头言:“我应在前。”头语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尔?”头果在前,其尾缠树,不能得走。放尾在前,即堕火...

  • 《百喻经》水火喻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喻经第十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dp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