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传性质回忆录的乐趣,是对生活息息相关亲和的触摸,比如你坐在公园亭椅上阅读,感觉时光从一个深远的地方涌流,漫过身边,涓涓而来,汩汩而去,那些逝去的人影,带着或强烈或模糊的轮廓走来,昙花一现的脸庞,终究,汇聚到一个属于不知名的隐秘舞台,又飘忽而去,不知所踪了……哦,不,你确信他们走入了人群,幻化为你,我,他/ 她。
你与书中人物一起感知风花雪月,走过泥泞春秋,续至今日此刻,并相信它们将续至将来,只是人影一茬茬的更叠和替换。那朵落花,百年前的主人公拾起过它,现在,它飘落在你的脚下,尚带着他/她一瞥的温情,呵护脆弱生命的忧喜。这是有限生命、永恒时间,及文学介入的唤起,关于生命、关于记忆、关于远古的遗传秘码的东西,说不清也道不明,似乎更改了自然法则的神奇感——它超越了时空的幻象,你用阅读活过了长长的历史,活过了你未曾参与的年代,活过了现在,还有未来隐隐绰绰画出的轨迹,你拥抱丰富与众多,是的,阅读将时空拉长,你在时空长河漫步,你赢得了不仅仅是一生。
纪德十一岁丧父,父母亲的性格都对他有所影响。父亲多是正面不知不觉地渗透,而母亲严谨的规则和如磐石般的责任感,令纪德尊敬地顺从,又隐蔽而绝望地反叛。纪德在母亲逝世那一刹那,他感到自己整个儿坠进了爱、悲痛和自由的深渊。他骄傲,自信拥有足够丰富的精神财富,而分发母亲的遗物给亲友,赤贫地张开手臂去拥抱世界,去追寻远方一片又一片的沙漠和绿洲。
写这本书理所当然涉及亲朋至友,回荡着情爱和友谊的呼喊,那是与我们生命相连的、唯一幸存的记忆啊,只有文学能重塑的生命气息,在已不在的时空经久回荡、回荡……所有悲欢和悲欣交集,所有爱恨和爱恨交错,所有羞辱疼痛复杂难言,在文学里化为云烟,蒙上一层我们真诚审视生命的辉光,这时虚假隐遁,那是我们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刻,与上帝和哲学的沉思最近。文学何以感人?它复原了生活动人的声色光影,那些细琐的感触,跳荡的心音,泪与笑的情感,是我们有限生命幡然回头,能握住的唯一的形象珍宝……当然,文学性的回忆录价值,不仅仅是怀旧的情感宝库,它更是阅读者的未来参照 。
年轻的纪德疑惑过、放荡过,哭过爱过欢笑过,只因他从未停上自身的探索,对文学内在价值的探索,对个体生命使命的探索,他没有像王尔德命运不济因同性之爱深陷囹圄,也并没有像金斯堡说垮掉的一代,“那一代杰出的头脑死于疯狂。”一如他最后挑选了美德本身,和当初的至爱——表姐爱玛妞订了婚。青春之歌告一段落。如果种子不死,请歌吟,且欢笑。
约12:23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约12: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这节经文十分清楚地是指基督钉十字架之事,如果基督不钉十字架,就不可能有信徒得救之事。
所以耶稣接着说:
约12: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约12:33 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