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联网之子。

互联网之子。

作者: 核舟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4-22 23:45 被阅读0次

    世有不公之法,我们是安于循守,还是且改且守,待其功成。或是即刻起而破之。

    ——————Henry David Thoreau

    无意之中在刷即刻时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推荐,像往常一样点了红心但过了很久才去B站上下载下来。

    Aaron Swartz,三岁第一次接触电脑,便一发不可收拾。十二岁脑海中就有了多人协作编辑知识词条的概念,和弟弟一起编写The info网站,整整早了wikipedia半个十年。十四岁加入社区线上参与多人网站项目开发,当其他开发者惊异于他过人的技术与见解想要约他出来一睹真容时却被以老妈不让自己乱跑的理由拒绝时,这更让人们大跌眼镜。十九岁那年,Reddit被以百万高价收购,Aaron在二十岁生日之前成了百万富翁。

    然而他成了百万富翁后,住的还是以前一样小的屋子,仍然穿着最喜欢的黑色卫衣,他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花这笔钱。睡在他那几平米的小公寓里,公寓里除了卧室另一个房间摆满了书籍。用他弟弟的话来说,“这些书全都是他的。”就在这一堆杂乱的书中,Aaron开始对信息共享、言论自由产生兴趣,开始了斗士的后半,哦不,后四分之一生。

    Aaron最敬仰的人是Tim Berners-Lee,万维网的发明人,在发明3w万维网之后,Berners-Lee向全世界无偿开放了他多年的工作成果,这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Aaorn在博客里写过,“我总是深入思考,同时希望别人也能这么做、我为理想(观念)而工作。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有影响的事情上。我讨厌人们不把我当回事。我从自身经历中学习,我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他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开始转而研究法律和知识产权相关。他心中有一个“开放图书馆”的观念,他认为实体图书馆吞没了太多文献的版权和访问权,遮蔽了知识的传播,因特网理应成为连接书籍、读者、作者,连接纸张与思想的最好载体。

    美国大学每年会向那些出版学术期刊、论文的机构(比如 ISI,Jstor)支付许可费用,许可费用极高,以至于Aaron 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机构是没有办法读到的。而且其中许多已被税款支付,或获得了政府补贴,但要阅览它们,读者却还得再次付钱。

    所以他闯入MIT,用Python脚本夜以继日的爬取论文,而他这一“完美的理想”,引起了FBI的重视,也导致了他此生的悲剧。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取火种,日夜忍受啄食肝脏之痛,换来了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

    Aaron被FBI拘捕起诉,尽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Aaron准备将这些论文用于商业目的,但法官仍然判决其入狱35年,罚款100万美金,甚至当“被侵权”的出版商JSTOR撤销控诉之后,仍不改判。

    或许这种理想主义者才是真正令政府畏惧的,他们已经受够了一个斯诺登,仅仅是想要严惩Aaron来杀鸡儆猴,给全世界的黑客敲响警钟。

    在这之后,Aaron已经换上了症状并不明显的轻微抑郁,而在判决还未执行的这段时间,美国政府准备颁布实施SO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在投票以80比31的绝对优势法案即将通过的前夕,Aaron发动运动抵制SOPA。

    2011年11月16日,Tumblr、Mozilla、Techdirt、民主科技中心等反对SOPA的网络公司于American Censorship Day当日以“STOP CENSORSHIP”(停止审查)字样覆盖于其网站标志上。[40]

    2012年1月16日,维基媒体运行董事苏·加德纳宣布,英语版维基百科将会在1月18日当天关闭网站以抗议SOPA与PIPA法案。

    抗议行动不断扩大,当中包含主要的网站。比较知名的如Google、Facebook、Twitter、Yahoo、亚马逊、美国在线、Reddit、Mozilla、LinkedIn、IAC、eBay、PayPal、Wordpress和维基媒体等均表示“关注”该议案,又或将于1月18日当天进行“前所未有的”[41]网络封闭行动。[42][41][43][44]

    最终,数十家网络巨头以黑屏为实际行动抵制SOPA。Aaron划燃了一根火柴,它开始熊熊燃烧,再划燃一根,再次燃烧,最终燃起的星火足够汇成火焰,成了现在这团烈焰。

    2012年1月16日,白宫发表声明称他们并不支持这项法案,国会议员开始争着发表声明,收回对这项法案的支持,而他们推出法案的时间也不过才几天前。24小时之内,国会里反对《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议员数量从31名升到了101名。“在当时我仍然不敢相信,饱经艰辛,我们总算赢了。一件每个人都说不可能的事,一件世上最大的一些公司认为这是白日做梦的事成真了,We did it.”

    We won。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比如海子,比如梵高,比如Aaron Swartz。就像纪录片中说的那样,他终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太超前了,不被政府包容,不被这个世界的规则所包容。

    在罪名成立后,Aaron面临两种选择,认罪,入狱,保释后重新开始生活;或者,不认罪,抗争到底。他选择了后者,竭尽生命抗争,他不会认罪,他根本没罪。

    Wikipedia的词条上写到“——2013”。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巨大的不公正还未被撼动,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定期和总统共进晚餐。在这个时代里,这种想法,却要遭到政府起诉,这如若不是悲剧,那也算是荒谬。”

    我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什么才是正确的呢,在看纪录片之前,我一直认为版权是应该存在的。但是将全人类的知识仅仅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真的是明智的,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为什么不能将知识通过互联网传播到第三世界,传播到那些渴望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因为成了出版社盈利的方式而被戴上重重的枷锁。

    而法律,又有谁说了算呢? 是成为官方的工具,还是真正对事物做到公正。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我的初中政治老师危险宝说过的一个理念,“也许国家这个概念并不应该存在”,当时无暇去思考,现在思不得其解。

    片尾,一个小孩儿,来自巴尔的摩,14岁。他登上了JSTOR,在读了一下东西之后,沉浸在JSTOR的知识库里,然后他想出了一种提早检测胰腺癌的方法,胰腺癌是一种当查出来就已经晚了的病,会要了你的命。接着他给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整个肿瘤部都发了邮件,多数人都没有理会他,但其中有个人回了封邮件:“这听起来不算愚蠢,为何不来我这里研究呢?”于是这个小孩开始跟着这个研究员,后来这个小孩儿成功了,登上了新闻,他提到了Aaron,他说他们之所以登上新闻是因为他们成功了,他们正在进行一项能拯救生命的早期胰腺癌测试,他还说,This is why what Aaron did was so important。

    “你永远没法知道,这个宇宙中的真理不是只有那些政策制定者曾经弄清楚过的,比如限速应该多少什么的,它还包括那些能让你的孩子不会因患胰腺癌而死的研究。而如果没有访问权,那个能解决你问题的人,可能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在今天参加的Design Sprint当中,针对大学校园生活体验改善的问题。也正是Aaron的精神影响了我,让我第一次想要这么强烈的为大学生的权宜问题发出声音,想让每个人微小地声音得到放大,能够真正地让人听得到。

    以Aaron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有时候人们很容易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就像是,你走在大街上高声喊叫却又没人能听到,但我今天在这里告诉你们,你们是强有力的。也许有时你会觉得没人在听你说些什么,但是我在这里告诉你,你的声音能被听到,你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只要你不停地抗争,就可以改变这项法案。

    Solut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之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j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