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看公主的明亮笑颜,为她服役也令我满心喜悦。在这清凉的暗夜,她比那一弯上弦月更像是我唯一的光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我搜到了米兰Lady的小说,作者名很女性化,小说的名字也很特别,来自老范的那句诗——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难道我爱上唐七了吗?
第一次给我喜欢的书写评,感觉压力山大,就好像喜欢一个人很久了却一直羞于表达,这种感觉,你有过吗?
好吧,我要开始了呀,只是故事很长,请给我一点耐心……
第一次遇上《孤城闭》,是在五年前,那时《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正在热播,而那时候的我正处于某个满是煎熬的时间点,于我而言,追剧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看完了《三生三世》的电视剧,接着看原著,然后又看了唐七的《华胥引》,大概是入戏太深的缘故吧,看完《华胥引》之后,我整个人都处于极度悲伤的状态,再加上身体上的种种不适,经常一到夜晚就失眠流泪。
后来,我无意间刷到一篇文,说《华胥引》的作者涉嫌抄袭,因为他一男的,怎么可能写得出那么细腻的文字?当时我吓了一跳——唐七是男的?难道我爱上唐七了吗?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我搜到了米兰Lady的小说,作者名很女性化,小说的名字也很特别,来自老范的那句诗——长烟落日孤城闭。故事背景也是老范那个时代的,而且是以男主的口吻写的。
看了开头,我才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一位好的作者,不仅可以转换身份和视觉,还可以穿越时空,甚至打破人设的局限性,从而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男人可以以女人的视觉写故事,女人也可以用男人的眼光来讲历史。
写到这儿,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米兰Lady,本名聂蔚,女,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晋江文学城网络小说作家,代表作品有《眼儿媚》《柔福帝姬》《孤城闭》。
米兰Lady曾与沧月、唐七公子等齐称言情界“八小玲珑”。文风清丽委婉,情感叙述细密绵长,故事唯美动人,深具画面美感。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对政治改革和朝堂上各种冲突的敏锐视觉,在书画艺术上所下的功夫,以及在古文及诗词上的造诣,都已达到了绝大多数文学创作者穷其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这也是我崇拜她的原因。
我觉得她的作品应该算是网络小说中文学创作最高的一等了吧!唯一的缺陷就是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爱情审美观,她笔下的男主或多或少都有些身体上的缺陷:《孤城闭》男主梁怀吉,是公主身边的太监,是最没有资格娶公主的人。《眼儿媚》男主王雱,身体虚弱不能行房事,精神不太稳定,经常家暴女主。《柔福帝姬》男主赵构,南渡之后就不举了,跟女主是亲兄妹,占有欲很强而且自私,杀了岳飞。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残缺,才更加突出了整个爱情故事的唯美性和悲情效果,要是男主非常完美的话,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即使放在现代,一个有身份有地位又多才多艺的男人,一生中只爱一个女人是少有的。也许正是因为现实中少有,所以很多人才喜欢在影视剧和书本里寻找。
二.被时代的误伤
有一天,我挽着篮子采桑去,你手持丝鞭,骑着名马,从我采桑的陌上经过,拾到了我遗落的花钿…小说选取故事的高潮处开场——公主夜叩宫门,内臣怀吉回忆自己刚进宫时学习宫中的规矩,之后顺理成章地以第一人称内聚焦视角展开叙述。这个开头非常棒,用雨夜、公主的绝望铺垫出整部小说的氛围,用宫门夜开带出北宋森严的制度背景。等怀吉的讲述再次回到这个情节处时,小说已过了大半,两人看似平稳的生活在这个夜晚之后骤然崩塌,“孤城”之绝望情绪逐渐累积到顶点,离别时两人在床榻的笑语无疑是催泪弹——
“我还会陪伴着你,”我告诉她,“当你赏月时,我就在这宫廷的某个角落,与你沐着同样的月光;当你游园时,我会站在拂过你的清风触得到的宫墙外,可以闻到从你身侧飘过的花香;当你练习箜篌时,我还是处于离你不远的地方,或许也取出了笛子,在吹奏和你一样的乐曲……虽然不能像以前那般如影随形……”
“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公主忽然接过话头,提起了这句儿时的戏言,这令我心襟一荡,怔忡着忘记了原本想说的话。
“那么,下辈子,你一定要找到我。”她给我下了这温柔的命令,想了想,又道,“下一世,我肯定不会是公主了,就做一个寻常人家荆钗布裙的女子罢……你呢,多半会是个穿白襕的书生……有一天,我挽着篮子采桑去,你手持丝鞭,骑着名马,从我采桑的陌上经过,拾到了我遗落的花钿……”
悲剧的力量在最后《长烟落日孤城闭》这章凸显出来。北宋仁宗朝海晏河清,君臣融融,皇帝善纳谏,言官可要求赐对,苏舜钦、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有才华之人层出不绝。这样的盛世背景下,公主与怀吉是“牺牲者”,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皆被权力阉割,“我们被困在这里了”,这句话公主说过,秋和说过,书中人物皆绕不开一个“困”字。公主纵火烧公主府时,围困的意象具象化——
“我不是故意放火的,”后来周遭无旁人时,她悄悄告诉我,“我半夜醒来,蜡烛灭了,伸手不见五指。我起床,跌跌撞撞地想出去,但又晕晕的,只觉得四面都是墙壁,怎么也找不到门。我怕被关在这里,就从帐中取出薰炉,拨开找香饼做火种去点蜡烛,但蜡烛怎么也点不亮,我就去吹香饼,却把火星吹到了纱幕上,烧起来了……不知为什么,看见那火越燃越大,我竟然很高兴……把这些墙都烧掉,我是不是就可以看见你了?”
作者有悲悯,她以女性身份进入宦官视角,讲述宫中一个个女子的悲惨命运。礼教大防、结婚、生育,每一项都是一道枷锁。公主和怀吉“畸形”的爱情无疑是的伦理道德僵化后的产物。欧阳修最后的话点出了整本小说的主旨——“被时代误伤”。
三.徽柔的三朵烂桃花
纵观整篇小说,徽柔的感情线是一条明线,皇后的感情线是一条暗线,明暗交织间,各有所得,却终难圆满。
如果说怀吉对她如影随形的陪伴和至死不渝的爱,是徽柔最后的救赎的话,曹评是应该算是她年少时的一道白月光吧?
1.曹评——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是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曹评是曹皇后的弟弟曹佾的儿子,也就是说,曹评喊曹皇后为姑母。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和家父都是朝中重臣。曹评亦是曹佾最得意的儿子,不仅有文学方面的天赋,书法造诣极高,学识渊博,出口成章,在武方面也是十分的卓越,骑马射箭不在话下。虽出身贵族,但是他为人谦和,性情温和,是大家心目当中的好驸马。
少年时,曹评与赵徽柔两小无猜,一起画画写字,长大之后,曹评更是风度翩翩,深得赵徽柔喜爱,赵徽柔长这么大,第一次对男子动情,曹评像一道明月光,让徽柔在人生最初阶段体验到爱情的美好。
他俩从结识到相爱,从一开始就是在皇后的默许下进行的,否则一个深宫女子是没有机会接触外男的。可是,宋仁宗反对他们在一起,因为在宋仁宗的心目当中,曹氏一族是别有用心的,如果让曹评当了自己的驸马,这以后江山岂不是成为了曹家的了,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极力反对两个人在一起。
曹评为了保全家族的利益,选择了放弃和疏远。在他心目当中,徽柔是何其美好,他相信任何人得到徽柔之后,都会对她倍加宠爱,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毁了赵徽柔的一生。
在与徽柔有关的三个男子中,曹评却是最幸福的,多年之后,徽柔再次遇见曹评,此时的曹评已经娶亲,且与妻子举案齐眉,十分恩爱,那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的一幕,也更加剧了整个故事的悲情效果。
2.李玮:落花人独立,遇上你是我一生最大的灾难。
李玮是宋仁宗母亲李皇后的娘家人,而宋仁宗直到刘太后去世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身为儿子却没有尽到一天孝道,宋仁宗为了弥补自己对生母的愧疚,便厚待舅舅一家,因此决定将李玮选为驸马。尽管这个决定遭到皇族和公主本人的反对,但宋仁宗还是坚持将女儿嫁给了李玮。
嫁给李玮,是徽柔这一生不幸的开始。李玮虽颜值不高,但他心底善良,为人忠厚,最可贵的一点是他自始至终都深爱着徽柔,用尽了全力只希望离徽柔更近一点,希望她能看见他的存在,感受到他的爱。
他如此卑微地爱着心目中的女神,换来的却是一场空欢喜。我想,他俩的痛苦结局,并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是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当年在击球场外的第一次相遇,这位目光温和的少年居然还拖着两条清鼻涕,流鼻涕也就算了,竟然“当即抬手一勒,用手背把鼻涕抹去。”徽柔当时的反应是“眉尖微微一蹙”。
第一次见面,他就在公主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后来,仁宗赐婚,徽柔绝食抗议,在父女俩的这场关于婚事的斗争中,徽柔妥协了。她很爱父亲,作为“八年里唯一的孩子”,她父亲也是极爱她的,然而在婚姻这件事上,她是很失望的。她把对父亲的失望和恨,全部都转嫁到李玮身上了。
如果第一次是因为年幼的教养问题,这一次于李玮而言,真的是躺着也中枪啊!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玮有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她一次次挑战徽柔的底线,最终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如果杨氏不去干预儿子媳妇的二人世界,在李玮温柔如水的细心呵护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徽柔最终因感动而日久生情,也是很有可能的,至少还可以相伴终老。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李玮自身的因素。
最初,他把怀吉作为情敌,想把他从徽柔身边赶走,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时间点不对,所以就加剧了他与徽柔之间的矛盾。
其次,他花大价买了一幅名画来讨好徽柔,徽柔一眼就看出是赝品,因此给徽柔留下了暴发户的坏印象,之后他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去弥补学识上的不足,却依然赶不上徽柔的脚步。
最后,在与母亲的相处中,他是痛苦的,纠结的,既不想伤害母亲,也不想让徽柔难堪,最终却伤人伤己。
我想,如果她不爱他,他怎么做都是错的吧。
3.怀吉:相思相忘不相亲,你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光。
“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这句话开头结尾各出现一次,真是悲伤进我心里了。
“我爱看公主的明亮笑颜,为她服役也令我满心喜悦。在这清凉的暗夜,她比那一弯上弦月更像是我唯一的光源。”
“怀吉,我们都被困在这里了。” 我的耳边响起《孤城闭》里公主徽柔对宦官梁怀吉的那句话,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悲伤。儿时戏言,一语成谶。 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在这个世上,都会感到孤独,即使你爱的那个人就在你的身边,你却不能与他长相厮守,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无奈。
我想,于徽柔而言,她是不幸的,她痛失所爱,婚姻不幸,但始终有一个人一直陪着她,像影子一样慢慢走进她的心里,成为她不幸人生里最后的救赎。
“他能读懂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也与我一同经历过悲欢离合。他是这样的人:在你快乐无忧时,他默默退后,甘于做你背后的影子,但当你处于逆境,悲伤无助时,他又会向你伸出援手,使你免于沉溺……他是除了父亲母亲之外天下对我最好的人,就算全天下人都舍我而去,他都仍会守护着我。而且他全心待我,我永远不会担心他背叛我,伤害我,为别的女子疏远我。
……对我来说最值得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漫长地活着,却再也见不到他。”
一壁宫墙,两处离索。更漏声远,捣不碎一句承诺:“若你是荷花,那我就做花叶底下的波浪,岁岁年年,随风逐雨长来往。”
枕上空衫身下影,终成三春梦魇。捧着故事的画卷,走出芳菲正盛的深院、将缱绻红尘锁于遗失的空间。唯冀望,来生陌上,拾到她遗落的花钿。
四.总有一个人在偷偷地爱你。
作为女二的存在,曹皇后的一生中,除了宋仁宗之外,还有两个男人在偷偷爱着他。一个是宦官张茂则,还有一个是冯京。
皇后虽然深爱着仁宗,但在仁宗对她隐忍克制的爱里,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在纷争不断的后宫里,她始终是那个外表坚强却内心孤独的那个人,而茂则始终默默守护在她身边,为她挡风遮雨,为她出谋划策,甚至愿意舍弃性命来证明她的清白。
如果说仁宗的爱是隐忍的,那么他的爱则是不求回报的陪伴。
那么冯京呢,这条线更隐晦。
皇后进宫前,曾嫁给了李植,只是这李植痴迷修仙,大婚之夜破窗而逃。这一切,都被一个叫冯京的看在眼里。那一年,他还是个孩子,却记住了这个优雅的女子。
冯京引丹姝见了李植父母,写了和离书,并送她出城。为表感谢,丹姝将随身的金钏送给了冯京。至此,冯京日日戴着那个金钏,心中的女子也扎下了根。
几年过去了,冯京有次在一个寺院小住,恰遇一个前来还愿的贵妇。那熟悉的身形,被一群人簇拥着,是她。
是她,冯京心潮澎湃,想前去询问,却被妇人的侍从拦截了。冯京便在院外苦等,到了晚上,一行人却直接坐船走了。冯京发了疯似的,追着行船跑,却力有不逮,晕倒在水边。
那一夜,他梦到了一个温柔的女子,二人极尽鱼水之欢,他拥住了她,那么用力地,仿佛一松手,她就消失了。
第二天,冯京清醒了,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的女子,他恍然大哭,她不是她,她只是一个渔民的女儿。女子告诉他,是大船上的一位贵妇人让她来寻他的,还说天黑水冷,请她一定要照顾好他。
后来,冯京娶了那个渔人女为妻,从此开始从商,但他的才华锋芒却收敛不住。只是,他终究还是负了他的妻子,没多久妻子就病亡了。
有一天,他又回到曾住过的寺院,向住持打听贵妇的身份。住持告诉了他,原来竟是当朝皇后。早知皇后是曹家女,只是他一直不愿相信会是她。既然是她,那就靠她更近一点吧。
冯京于是开始筹备考试,在接下来的乡试、县试和殿试中连中三元,并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江夏冯京”一战成名。
授朝服的那一天,中宫也会前往观礼,当朝状元亦要拜谒皇后。
皇后赐礼之后,冯京朝着她的位置深深地鞠了一礼,只到身边人群散去,他眼角的余光仍停留在那个位置,久久没有离开。
“终归是越来越近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吧,以后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冯京突然笑了。
五. 人世微凉,但我仍相信美好。
整本书里,除了徽柔和皇后,还有两个让人心疼的女子,一个是苗娘子,一个人是秋和。
与皇后的光芒万丈相比,苗娘子更显得温婉谦和。
她与仁宗之间的相处模式更像亲人那种陪伴,她不能成为他灵魂的伴侣,却可以给他亲人般事无巨细地照顾。
作为徽柔的生母,她并没有侍宠而骄,也没有步步为营地接近权力中心,而是始终如一地远远地守候着她爱的那个人,这份爱美好又令人感动。
秋和是最可以获得幸福的人,她和崔白之间的点点滴滴,给整本书增添了许多亮点,然而,她为了报答皇后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从此画地为牢,成了一只永远都无法飞出皇宫的鸟。
长烟落日下,历史的孤城轻轻合上了,一座皇城,囚住了太多人的一生,而我们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座孤城?年少时东奔西走,青年时拼命挣扎,中年时苦苦煎熬,年老时孤独寂寞……每一阶段的苦都会在我们心中慢慢沉淀,慢慢化解,如饮过的茶,苦涩过后,才能体会到淡淡的回甘。只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依然要相信那些美好。
最后,用怀吉的那句话来收尾吧!
“我爱看公主的明亮笑颜,为她服役也令我满心喜悦。在这清凉的暗夜,她比那一弯上弦月更像是我唯一的光源。”
公众号:许你一世明月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