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好友的故事。
她是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
01
有一天她在微信上给我留言,说有一件非常非常着急的事要跟我讲,让我务必早点给她回个电话。
我看到留言后就立马给她打去电话。
才知道,她要我帮她一个忙,让我代替她给她孩子学校的校长打个电话,要求如下:
作业量要加多;
双休改成单休;
晚自休下课时间推迟到九点半;
增加周测和月考
我非常惊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
她说她孩子所在的那所高中很“佛系”。
除了这所高中,别的高中都在实行单休,以及各项教学抓得非常紧。
她说她孩子班上的大多数家长都非常地焦虑,认为校长不作为,这样的“佛系”教学会让课程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高中,基本就等于未来升学率一定大打折扣……
恰巧,我与她的理念完全不同,反而非常认同她孩子学校的作法。
但我实在拗不过她,便帮她打了这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接听人这样说:“我们学校自然有自己的评估,我们周六没上课,但我们周日也加了半天课……不管课程怎样设置,我们学校完全可以保证进度是一样的。我们也不明白家长在焦虑什么?”
我是无力反驳这个电话的,因为我真的认同这个学校的安排,我觉得很合理。
我向朋友汇报了我的打电话情况,她自然是不满意的。
她希望我能再次打电话,按照她给我的留言,再跟学校沟通一次。
我是听说过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非常地焦虑。
我孩子初中生,在初二年的时候,班级群里经常会看到一些通知,开头总是“应广大家长要求……”
那时我总认为这只是某些家长在搞事情。
现在自己的朋友也这样,我似乎相信真的有广大家长是这样的。
我问朋友,你孩子的成绩怎样?
她说还可以,理科特别好,数学和物理排段一。
我的天,段一的家长还这么焦虑吗?
我再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求学校加课?孩子在家里复习不好吗?
她说,孩子周末在家里会玩手机,她管不了。
她说,孩子上了高中后,基本不听家长的。
所以,学校把学业排得满些,她会觉得心安。
我真的觉得很不可思议。
原来,是自己无法掌控孩子,就要求学校按照他们的想法调整教学计划?名曰关注孩子的学习,实则是自己对孩子失控的恐惧,从而想找个有力量的替身来给自己安全感?
02
我忽然想起好友在她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了。
她时常跟我说,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太可怕了,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但孩子还是跟她有仇似的,叫他往东,他就偏往西。每天基本上都不跟她讲话的,在家里的时间都是臭着一张脸,像谁都欠他似的。
只要没收他的手机,他就会以绝食相逼,态度非常激进。
而她总在妥协和自责两种情绪之间切换。
几次都临近崩溃。
她说她每天都要躲在车里哭好久才能缓解。
那时,我也被她吓到了,因为我的孩子比她孩子小一些,她正在经历的事情我一无所知。
她有好几个群,基本上都是探讨青春期孩子行为的家长。
她跟我“科普”过青春期孩子的各种怪异行为,她讲了很多很多的例子,说是都在群里的家长们转述的。
我听了鸡毛疙瘩都起一身,真的这么可怕吗?我感觉我家孩子现在还好啊,不可能一两年就会翻天覆地地变化吧?
她说,你别不信,一进入青春期,孩子都超级叛逆,你根本管不了,就是会“仇亲”。
可能里面的家长大多数都是家有“怪兽”吧?在群里的讨论可能会有大量的负面内容。
聊得越多越焦虑,聊得越久越恐慌。
听她的描述,我以为她孩子在初中阶段的成绩就非常糟糕。
可是,她所在的城市,初升高的概率只有36%左右。她孩子也顺利考进高中了啊,虽然不是重点高中,但在那样的升学率的环境下,我觉得她孩子并没有她说的那么差。
也许,她对孩子的期望很大。
她跟我说,要我替她打这个电话,是害怕让她孩子知道她跟学校提这个意见。因为这个学校的风格,孩子们都很喜欢,如果让她孩子知道,她打过这种电话,她害怕孩子跟她生气。
唉,又严又溺的一个妈妈啊。
同时也能感觉到她的亲子关系并不好。
她承认了。
我问她,你的亲子关系这么紧张,有没有想过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这属于过分焦虑了,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压抑的。
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会比较敏感,也有的孩子会很激进,但也不是绝对的啊。
如果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家里的氛围暖烘烘的,孩子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的。
我问她,你有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聊过天吗?
你是不是每次打算跟孩子聊天时,会长长呼一口气,然后气沉丹田,像是打比赛一样做足了心理准备?
然而,没说几句话,你就开始各种指责了?甚至,从头到尾,都是你在讲?孩子低着头在听,或者摆着一副你很不爱看的表情?
她又承认了。
03
在我看来,当孩子脱离了母体,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是在这个地球奉献了一个新生命而已。
在他未成年时,我们做父母的有抚养的义务和责任。
但我们不可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他的未来,但我们得尊重他。
当下的社会确实充满了竞争,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们的未来是光明的。
但是这种光明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到底是希望孩子的未来是过得幸福还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如果是后者,那么,其实你是为了自己。
想着在整个家族,到你这里,能出一个傲人的“业绩”。
如果只是希望孩子的未来是幸福安康的,那么不是985又如何?不是公务员又如何?
要知道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便是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身边有着相爱的伴侣。
我想问一下,那么多焦虑的家长们,你们是否已经拿到了幸福的密码?
你们是否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身边有个相爱的伴侣?
如果有,就教会孩子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那你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呢?
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只是获取生活保障的一种手段而已。
孩子的成绩在中层,焦虑的家长就会逼孩子向优秀层里挤;在优秀层里,焦虑的家长便会要求孩子往拔尖层里挺进。
似乎,只允许自家的孩子在所有的选项里都能掐尖儿。
04
现在初高中的孩子真的太累了。
基本上的初高中学校都会把课程排得非常满,音乐和美术课在初三阶段基本就没有了,总会被其他主科占用。
体育老师在学生们的记忆中,也是常年“生病”。
孩子们上午七点到校,晚上十点多到家,一天在学校待的时间超过14个小时。
中午只能趴在课桌上休息一会儿,一天八节课,有时候好不容易遇上体育课,还得跑个八百米,因为体育也要考试。
周六学校加课,有的孩子周日有补习……
成年人的997已经很可怕了,孩子们却要7-14-7(七点到校,每天学习14个小时,连续七天!)
就这样,家长们还在焦虑孩子不好好学习。
有一次我跟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起孩子的学习,他说现在的孩子读书太累了,他家的孩子刚上初一就各种加课了,根本没有时间好好休息,更别说睡懒觉了……从声音里都能听出他的心疼。
可我问他,既然心疼,为什么不给孩子减少一些学校的“自愿”项目,给孩子多争取一些休息时间呢?
这位大哥立马说,那不行的,那我孩子在休息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万一成绩被别人赶上了咋办?
这都焦虑成啥样了?
现在初高中的孩子,可能很久都没有看到春天的公园有多么地美、夏天开满荷花的池塘,秋天满山红的枫叶,还有那条小溪在冬天的时候,水特别冰……
他们的世界里填满了卷子、习题和分数,还有父母严厉的表情、失望的眼神……
如果,这样的强度,换成是你,你还能每一天都充满朝气?每一天都充满斗志?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学习再苦,也比社会的苦来得甜。
学历不够,敲不开金领行业的门。
诚然,不吃学习的苦,将会吃社会的苦。
这指的是不爱学习虚度光阴的孩子。
但我想说,在校的时光好好珍惜没错。但不代表家长的过分焦虑是正确的。
我们要尊重孩子、接受孩子。
坦然接受自己够不着的东西。
做为父母,只需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前给孩子科普情商、逆商和财商的重要性,陪伴孩子对社会多面性的正确认识。
你要相信成才的路子很多。
有的孩子走直线,有的孩子可以“曲线救国”,有的孩子可以成为优秀的白领和金领,也有的孩子可能创业成功,或者只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家长们与其不知所谓地焦虑,不如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增加家庭的财富,才是最现实的。
起码,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多几次试错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