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金庸的亲生父亲在大陆被新政权枪毙。金庸在自己的一个自传散文里面写到了当时的现状和自己的悲痛。30年后,父亲平反。他才又到大陆跟邓小平达成了共识,认可了邓小平说的那句话,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前半辈子写小说,后半辈子一直改小说,小说里有很多寻找父亲的情节。事实上从小说到个人也都是如此,最终达到了跟政治权力的最大的和解,倒也真的跟父亲给他取的那个名字叫宜官,若合符节。
金庸笔下写超级坏蛋总是比写好人的写的好。最大的国恨家仇,最坏的人跟最意外感动人的文化相遇,往往都会造成最大的转机,小说也算是体现的特别淋漓尽致了。
在他的小说射雕三部曲,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是写于1961年的。小说里讲到的蒙古人占据了中原,是当时的政局的一种隐喻,主人公就在其中成长。
这样的政治大局势当中,最后不也造就了明教的四大法王和朱元璋吗?大侠在另一个虚拟的政治情景当中迅速成长,往往是遇到比较坏一点的女子跟他谈恋爱,最后种种设定教育到武功高强,种种锤炼心性。
叙事动力上看,没有武当六侠的一个被大力金刚手断了手脚关节,张三丰和张翠山的武功也不会忽然长进,更创造不出一套以书法为主调的武功。诸多武林高手以武功高低决生存还是死亡,如谢逊一出场就杀了一大帮武功不如他的人。最后设定跟张翠山比写字输了,实际上比的还是武功,文化在某个意义上要接受暴力的洗礼,所以让谢逊带着一对璧人流到冰火岛,北极去了。
谢逊放过他跟殷素素,首先是看他们一对璧人不太舍得下手,另外才是由于看他的字写得很别致而又有无穷无尽发挥到武功的可能性,并不是说他的武功就已经胜过了自己。谢自己的父母妻儿都被最亲的师傅给杀掉了,所以才造成了这样一个偏激的坏人。谢逊,还不算是最坏的。另一本小说,好像是侠客行里面,有一个血刀老祖,那才更是坏到了极点。
写一个恢弘壮丽的古代的历史场景,来转化自己的寻找父亲的情节。逼死了武当张翠山的不就是主流意识形态吗?明教群相,不就是金庸心目当中的父亲一样的自我意志权力的中心吗?周芷若是明末农民起义军一个失败的首领周子旺的女儿,最后练了九阴白骨爪,书中说张无忌对她的感觉是又敬又怕,这是不是隐喻了金庸对于政权的那种态度呢?克尔凯郭尔说,一个好的作家,永远都会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最后不自觉的创造出自己的新的父亲来。
对于金庸来说,也是如此。
网友评论